摘要: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已經結束,下面是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初中音樂(第一批),供各位考生參考:
初中音樂《神圣的戰(zhàn)爭》
初中音樂《踏雪尋梅》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音頻導入,引出新課
教師播放《鈴兒響叮當》并提問:歌曲是哪個的作品?你在什么時候學的這首歌?(美國的《鈴兒響叮當》,我們在幼兒園或者是小學的時候學過這首歌,圣誕節(jié)的時候大街小巷都會播放這首歌曲。)我們中國也有一首“鈴兒響叮當”,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踏雪尋梅》。
(二)新課教授,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
①對比欣賞歌曲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相同點:都有“響叮當”,情緒都很歡快,不同點:音色不同、演唱形式不同,韻味不同)
②再次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悠閑的,怡然自得。)
(2)練一練
①老師彈琴,學生分別學唱高、低聲部旋律。
②老師彈琴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
③學生正確的演唱。
(3)學唱第一部分:踏雪。
①老師彈奏歌曲第一部分的低音部分,學生用“叮當”來模仿。
②學生根據老師的琴聲用碰鈴和木魚敲擊,為低聲部伴奏。
③學生分組表演:第一組模仿“叮當”聲,第二聲部用碰鈴和木魚模仿鈴鐺的聲音。
④學生演奏低聲部,教師演唱高聲部(感受活潑跳躍有趣的情緒)。
⑤學生跟琴學唱高聲部的樂譜,感受樂曲“響叮當”的力度(驢子由遠及近,我們的歌唱力度應該越來越強,聲音越來越大)。
⑥學生跟琴學唱高聲部的歌詞。師生評價:演唱時聲音歡快清脆、有跳躍性,四個鈴鐺由小及大的聲音表示,唱出由遠及近的效果,表現出人們騎驢踏雪的興奮心情。
⑦學生分組表演。
(4)學唱第二部分:尋梅
①老師示范高聲部的兩種不同唱法:一種歌唱很平,另一種很興奮。學生判斷。
②老師彈琴,學生演唱高低聲部樂譜。
③學生填詞學唱。
④兩聲部合唱。
⑤學生再次演唱第二部分。
(三)鞏固提高,合唱歌曲
(1)二聲部合唱:踏雪尋梅
①分別演唱高低聲部。
②在老師指揮下,嘗試二聲部配合演唱,提醒高聲部為主旋律,低聲部為配合旋律。
③二聲部再次配合演唱。
(2)介紹作曲家
(四)課堂小節(jié),作業(yè)設置
《踏雪尋梅》表現了一種高雅的意境和淳樸的生活情趣。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有朝一日也去感受那大雪梅花的芳香。用純真的心發(fā)現自然之美、感受音樂之美,下課。
搜集關于“梅花”的作品。
【答辯題目解析】
1.簡單介紹一下作曲家黃自?
【參考答案】
黃自先生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創(chuàng)作歌曲有《旗正飄飄》《抗敵歌》《長恨歌》《花非花,霧非霧》等五十余首。他早期出國留學海外傳播了很多國外先進的西洋的音樂文化帶回國內,他培養(yǎng)了一批非常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家,比如說他的得意門生劉雪庵先生就是其最為得意的弟子。
2.作為一名音樂老師,當你在課堂上講授重點內容的時候,有名學生卻在交頭接耳。請問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參考答案】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維持課堂紀律、保證學生們集中注意力聽課,尤其是學習課程的重點內容,是我的重要職責。因此,面對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交頭接耳的狀況,我會立即思考解決辦法,讓該名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上,并保證他能完整地學到我所講授的內容。我主要會采取課上示意、課下交流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課上示意。我會先將語調升高、暫停授課、眼神暗示、點名作答等方法提醒玩手機的同學,維護好學生尊嚴。
其次,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結構,調整學生的注意力。我會合理安排音樂課教學時間,做到動靜結合,讓學生帶著興趣在有張有弛的氛圍中學習;
然后,課下交流。課余時間,我會以談心的方式,找該學生聊一聊。傾聽他對課程內容的想法,檢驗他的學習效果。同時明確告訴他在音樂課堂上交頭接耳的不良影響,既耽誤自己聽課,又會對其他同學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識到自己上課交頭接耳是一個擾亂課程秩序的行為,并且自覺主動的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最后,在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多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多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表揚學生,使學生增強自信,發(fā)揮音樂潛能。
初中音樂《沂蒙山小調》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演奏導入,引出新課
教師用笛子演奏《沂蒙山好風光》,感受明亮、優(yōu)美的旋律。
(二)新課教學,深入學習
(1)欣賞《沂蒙山好風光》的錄像片。板書:沂蒙山好風光。
請學生回答,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一群人在扭秧歌,看到農民伯伯在割稻子,還有紅紅的高粱)
(2)欣賞民間歌手演唱的音頻,學生聽聽這些歌手的演唱有什么特點?(演唱時有些字加了兒化音。如“草地兒”。)演唱者的音色和兒化音、滑音的運用,使歌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同時也體現了歌者贊美自己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3)學唱歌曲
①學生用“Lu”哼唱旋律,哼唱時請思考歌曲的旋律可以分為幾個樂句?出示旋律譜例。(四句)
②學唱樂譜,認識魚咬尾。
③練唱歌詞,學習民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一字多音和襯詞。
④情感處理:體會歌曲中山東人民對家鄉(xiāng)景物的描寫,引申到對自己的家鄉(xiāng)的贊美。
⑤老師演唱兩種不同的結束句,學生進行比較。這樣的環(huán)繞進行使歌曲更加委婉動聽。
⑥老師與學生用“接龍”的形式練唱,感受其特征。
(三)鞏固提高,創(chuàng)編旋律
(1)根據“魚咬尾”的寫作手法創(chuàng)編4句旋律。
(2)學生分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
(3)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創(chuàng)作的過程。
(4)挑選1至2首學生創(chuàng)作的旋律進行展示并評價。
(四)小結作業(yè)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老百姓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熱愛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繼承、弘揚和發(fā)展。
回家請同學們尋找自己家鄉(xiāng)的民歌和大家一起分享。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小調?
【參考答案】
小調又被稱為小曲或俗曲等,是中國民歌體裁類別的一種,一般是指流行于城鎮(zhèn)集市的民間歌曲小曲,具有結構均衡、節(jié)奏規(guī)整、曲調細膩、婉柔的特點。
小調可以分為吟唱調,謠曲和時調三類。
2.簡單介紹一下《沂蒙山小調》?
【參考答案】
歌曲為四四拍,速度中等,節(jié)奏舒展,與頌歌深情雄偉的贊頌情緒相貼切。小調是中國民歌的一種,通常在勞動休息時、日常生活中或娛樂風俗節(jié)慶等場合演唱,曲調優(yōu)美、流暢。流傳在山東的《沂蒙山小調》是一首新民歌,以悠揚的曲調,樸實的語言,歌頌了家鄉(xiāng)的美麗與富饒,表達了人們對新生活的贊美和對黨,對偉大領袖的愛戴。全曲分起、承、轉、合四個樂句,工整、自然,加上襯詞和感嘆詞的運用,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希賽2018幼兒 | 小學 | 中學面試特訓班火熱招生中!網絡課堂+課程錄播+在線答疑+真題模擬,涵蓋90%考試知識點!>>欲購從速!咨詢熱線:400-111-9811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