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信專業(yè)綜合能力考試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體系結構是程序員所見到的計算機的屬性,即概念性結構和功能特性,這是對計算機體系結構比較抽象的描述。
6.3.3 計算機體系結構
計算機體系結構是程序員所見到的計算機的屬性,即概念性結構和功能特性,這是對計算機體系結構比較抽象的描述。馮?諾伊曼于1946年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他認為一個完整的計算機應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組成,將程序和數據存放在存儲器中以控制計算機的計算過程。人們將早期計算機稱為馮?諾伊曼計算機,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計算機以運算器為中心,除了完成運算以外,機器內部的數據傳送也要經過運算器;
(2)存儲器是字長固定的、順序線性編址的一維結構;
(3)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
(4)數據和指令均用二進制表示,且無區(qū)別地存放在存儲器中;
(5)指令是順序執(zhí)行的,即按照指令在存儲器中存放的順序執(zhí)行,程序分支由轉移指令執(zhí)行。
以上這些特征奠定了計算機發(fā)展的基礎,現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其主要演變如下:
(1)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從基于串行算法改進為并行算法,從而出現了向量計算機、并行計算機、多處理機等;
(2)縮小了高級語言和機器語言的語言差距,出現了面向高級語言的機器和直接執(zhí)行高級語言的機器;
(3)硬件子系統(tǒng)與操作系統(tǒng)和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軟件相適應,出現了面向操作系統(tǒng)的機器和數據庫計算機;
(4)計算機體系結構從傳統(tǒng)指令驅動改進為數據驅動和需求驅動,出現了數據流機器和歸約機;
(5)為了提高可靠性而研制出容錯計算機;
(6)為了適應特定環(huán)境,出現了專用計算機,如快速傅里葉變換機器、過程控制計算機等;
(7)計算機系統(tǒng)功能分散化、專業(yè)化,出現了各種功能分布計算機,如外圍處理機等;
(8)出現了處理非數值信息的職能計算機。由此可見,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fā)展突破了馮?諾伊曼結構的兩條最主要的約束:
(1)計算機內部的信息流動是由指令驅動的,而指令驅動的順序是由程序計數器決定的;
(2)計算機的應用主要是面向數值計算和數據處理。
返回目錄:通信工程師考試科目綜合能力計算機應用
編輯推薦通信工程師考前試題練習:
通信工程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