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素質的作文可以說是重頭戲,占據了50分,所以作文寫好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希賽網教資頻道為廣大考生整理了寫作經典素材及優(yōu)秀范文,詳情參考下文
寫作經典素材及優(yōu)秀范文
一、經典素材
(一)名人名言
1. 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培根
2.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 ——馬卡連柯
3.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朱熹
4.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 ——蘇霍姆林斯基
5. 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才能保持自由。 ——杰斐遜
6. 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魯普斯卡婭
7. 雜草鏟除要趁早,孩兒教育要從小。 ——諺語
8. 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愛默森
9.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園斯金
10. 為子孫富貴作計者,十有九敗。 ——(宋)林逋
11.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孔明
12. 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可以教得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 ——洛克
13. 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陶行知
14. 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R卡連柯
15.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孔子
16.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17. 教育是一個逐步發(fā)現自己無知的過程。 ——杜蘭特
18. 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席勒
19.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次發(fā)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K霍姆林斯基
20.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孔子
21. 沒有一種禮貌會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養(yǎng)的不足,正確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禮和人的高尚的教養(yǎng)同時表現出來。 ——歌德
22. 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 ——林格倫
2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三字經》
24. 不求金玉重重貴,但愿子孫個個賢。 ——《增廣賢文》
25. 教育是的主要防御力量。 ——伯克
26. 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斯賓塞
(二)經典案例
1. 孔子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老師,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嗎?”孔子回答說:“應該先問問你的父親和兄長,怎么能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呢?”后來,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冉有同樣問:“老師,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嗎?” 孔子回答說:“是,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應該立刻去做。”同樣的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會有截然相反的兩種回答呢?弟子公西華帶著心中的疑問,跑去問老師??鬃咏忉屨f:“冉有做事謙遜,遇事退縮,所以我讓他勇于進取。但是,子路膽大逞強,辦事冒失,所以我讓他先和父兄商量后再去做?!?/span>
2. 正面引導
著名特級教師袁浩在處理4個放學后貪玩抓蝦的"小調皮"時,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師事先對他們捉蝦的地點做了了解,發(fā)現了那個"清淺的小溪"是沒有危險的。于是當4個"小調皮"耷拉著腦袋,站在辦公室里等著挨批時,袁老師只是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喜歡蝦,這好啊!大科學家達爾文、法布爾從小不都是昆蟲迷嗎?你們誰能告訴我,蝦子喜歡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著的?抓蝦用什么辦法最好?蝦子到底是什么模樣、什么顏色的,頭上有什么?腳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調皮們傻了眼,只顧著抓,誰會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樣?看到孩子們傻了眼,袁老師又拍拍他們的肩膀說:"我本想讓你們明天向全班同學介紹介紹的,可是你們……這樣吧,你們再去抓一次,抓的時候,認真看看,好好想想,回來再講給我聽聽,好不好?"孩子們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3. 以身作則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一次,他發(fā)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睕]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惫?,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4. 蘇霍姆林斯基耐心傾聽/學會傾聽
在前蘇聯(lián)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就讀于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會把花送回來?!甭犕旰⒆拥幕卮?,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
5. 許衡遵從內心
許衡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一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于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饑渴難耐。這時,有人突然發(fā)現道路附近剛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樹,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爭我搶地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于樹下不為所動。眾人覺得奇怪,有人便問許衡:“你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三)開頭模板
常用開頭1:關愛學生
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睅煇郏墙逃那疤岷烷_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苯逃睦韺W家認為,師愛是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
常用開頭2:重視師德
但丁曾說:“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卻無法彌補道德的不足?!币虼?,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基本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于是,那位堅持取出最后一塊紗布的護士遵守了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那位堅持給一個學生上完了一節(jié)課的教師也遵守了教師的師德。那么,我們如果能夠做一名教師,也必須遵守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因為這是對真理的永恒追求,對責任的永不言棄。
常用開頭3:欣賞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每個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每個班級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學困生。學困生是班級的落伍者,做好他們的工作難度很大,而且學困生常常屢教不改。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只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質得以提高。應如何賞識學困生呢?
常用開頭4:創(chuàng)新教育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創(chuàng)新及創(chuàng)新型教育已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已充分認識到創(chuàng)新型教育對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如何實施和推進創(chuàng)新型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常用開頭5:終身學習
陶行知先生在《教師自己主動進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師,便專門教人而忘記自己也是一個一直不會畢業(yè)的學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長進,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學,才是終身進步之保險,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證。”現在提倡教師應“終身學習”,要經常性的“充電”,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
三、優(yōu)秀范文
【寫作材料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媽媽問女兒:“棉被放在床上已知冰涼的,可是人一躺進去就變得暖和了,你說是棉被把人暖和了,還是人把棉被暖和了?”女兒一聽,笑了:“媽媽你真糊涂啊,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和了,當然是人把棉被暖和了?!?/span>
媽媽說道:“既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反而要靠我們去暖和它,那么我們還蓋著棉被做什么?”
女兒想了想說道:“雖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卻可以保存我們的溫暖,讓我們在被窩里睡的舒服啊!”
要求:請根據材料的感想、感悟寫800字作文。
【范文】
付出才能有回報
“雖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但可以保存我們的溫暖”,棉被沒法主動給予我們溫暖,但當我們主動付出時,它卻能將溫暖回饋我們。奶奶與小孫子關于棉被的討論語言簡單,但內涵豐富,它昭示了世界的深刻哲理——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對個人來說,只有付出才能成就事業(yè)。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都滿懷雄心,想要成就自己的事業(yè)。然而,最終卻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實現夢想。究其原因,便在于樹立夢想容易,但實現夢想需要的艱苦付出卻非人人都能做到。清代后期,太平天國運動興起,起義軍聲勢滔天,而清軍卻無力抵抗。為此,咸豐皇帝下詔號召數十位在籍大臣組建團練,然而在這數十位大臣中只有曾國潘練成湘軍,平息戰(zhàn)亂。這一事業(yè)的成就,正源于曾國潘面對艱難險阻時,努力付出,歷經多場慘敗而決不放棄。他的成功事跡告訴世人,人生是公平的,努力付出便能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對企業(yè)來說,只有付出才能持續(xù)發(fā)展。在信息時代到來之前,鋼筆曾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書寫工具之一。很多鋼筆品牌應運而生,在上個世紀創(chuàng)造了驕人的業(yè)績,我國的英雄鋼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上個世紀,它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努力,曾一度與世界著名品牌派克鋼筆并駕齊驅。然而進入新世紀,它卻努力不足,設計模仿,質控不嚴,最終市場份額被其他品牌瓜分。如今,派克雄風不減, 凌美橫空出世,萬寶龍涅槃重生,而英雄卻日落西山。對比可見,企業(yè)的努力與業(yè)績正成正比,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子啊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
對政府來說,只有付出才能增強國力。清代的中國政府閉關鎖國,經濟上重農抑商,軍事上拒絕創(chuàng)新文化上打擊異己,可以說在的發(fā)展中,政府缺乏付出。而最終收獲的,便是列強的瓜分,國力的衰弱。所幸百年沉淪后的新中國成立,數屆政府熱情的付出,帶領全體國民經過艱苦努力的付出,最終使我國經濟發(fā)展一路飛馳,文化事業(yè)百花齊放,綜合國力日漸增強,百年復興的夢想逐步實現。這一令人激動的事例,充分證明政府的努力付出,必然可以收獲國力增強的碩果。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政府,都應該抓緊時間,努力付出。相信如此一來,必然可以在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中大幅提升實力,收獲令人滿意的成績。
【寫作材料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網絡訪談中,郵政局市場監(jiān)管司某領導談到,快遞業(yè)務的便捷,形成了郵政的一種新業(yè)務:為高校學生服務,可把積攢的臟衣服寄洗,再通過快遞寄回。這一現象引發(fā)社會熱議。
根據材料所引發(fā)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論說文。
要求: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
【范文】
成長始于獨立
在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許多出身貧寒卻逆境發(fā)奮求知,最終得以成功的人。他們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自強不息。一個正值青春年少、四體健全的人,如果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而是要寄回家讓自己的父母為自己效勞,誰還能指望這個人為社會、為做出多大的貢獻呢?古語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連最基本、最簡單的生活小事都不愿意去做,怎么可能擔當起社會發(fā)展、振興的重任呢?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教育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
具備獨立意識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開始。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英國作家薩克雷也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边@些都告訴我們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取得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生時代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正是從具備獨立意識開始的。學生只有具備了獨立意識,才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從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收拾好自己的屋子開始,在這種過程中體會到生活的細節(jié),才能懂得什么是美好、什么是禮貌、什么是勤勞。
具備獨立意識是形成良好學習能力的開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報告中寫道:“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人類的知識總量在不斷增加,在知識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人們想要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新生活,可以依賴的就是學習。這種學習的能力顯然是需要在學生時代打下良好基礎的。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應該從獨立思考開始,從獨立鉆研開始,從具備獨立意識開始。生活中的小事都依賴他人,在學習上顯然是不能獨立自主的,這樣將難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學習能力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具備獨立意識是鑄就堅忍不拔性格的開始?!肮胖纱笫抡撸晃┯谐乐?,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背晒o定法,成功者的性格卻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之一便是堅忍不拔這種性格往往使得一個人在身處困境、遭遇失致的時候,不怨天尤人,不停步不前,不一蹶不振,反而激發(fā)更大的動力,最終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一個人只有具備獨立意識,才能形成堅忍不拔性格,才能直面生活,直面困難和挫折,收獲壯麗輝煌的人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迸K衣服寄回家,讓父母為自己效勞,絕對不是小善,甚至稱得上是小惡。因為它極有可能成為依賴他人的開始,成為不孝敬父母的開始,成為驕縱放肆的開始,成為一切不幸的開始。學生應不斷求索知識,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能力?!胺菍W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边€是不要讓“臟衣服”消蝕了學生們的志向,阻住學生的成才之路。為了每一位學生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引導學生認認真真的把自己的“臟衣服”洗干凈。
【寫作材料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演員在一次表演課上,對即將成為職業(yè)演員的學員們說:“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們曾經風光過;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爬上來?!?/span>
根據材料所引發(fā)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論述文。
要求: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
【范文】
不驕不躁登山路,虛懷若谷進取心
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如同登山,有位于山下的時候,也有位于山上的時候。不管身處哪個位置,都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本色。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在開始自己的教師生涯的時候,尤其要做好自己,在保持進取心的同時,要做到不驕不躁、虛懷若谷。
謙虛者的進取是永無止境。牛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遠,因為我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保持著謙虛心態(tài)的成功者還有很多。孔子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高深的學問,更多的是通過身教。他的勤奮好學,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的忠誠與對老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而孔子本人則謙虛地表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pan>
在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要謙虛謹慎。青年教師朝氣蓬勃、有工作熱情、善于學習,但同時也存在敏感、看問題偏激甚至狂傲的缺點。青年教師小李來到學校不久,就因為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而被評選為先進教師。他因此變得驕傲自滿,看不起作為同事的中老年教師,認為他們的教學技能遠遠落后于自己。在這種“瞧不起人”的錯誤思想影響下,他漸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學習同事的好經驗,導致教學質量不斷下降。青年教師要健康成長,就不能在有一點成就時目中無人、驕傲自大。
青年教師應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職業(yè)發(fā)展之路是學習之路、追求之路和奮斗之路。步入講壇,就意味著在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開始了艱辛的跋涉。要做好充分準備,用自己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來描繪自己奮斗與拼搏的軌跡。只有保持本心,才能不驕不躁地前進,才能不斷成長。著名演員陳道明在表演課上就是這樣勉勵即將開始職業(yè)生涯的新人,他說:“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們曾經風光過;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爬上來。”作為一位表演藝術的老師,陳道明用自己高尚的品德為新演員樹立了榜樣。作為青年教師,要養(yǎng)成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要有“虛心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用我們有限的生命時間去探求更多的職業(yè)前景。
青年教師要學會謙虛和藹。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循循善誘;對同事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要有寬容攬過的心胸,要有容人之短的肚量。中老年教師長期接觸學生,長期處在教學和處理復雜問題的前線,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的領導和幫助,為青年教師的成長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青年教師要樂于向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總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多學、多問,善于在工作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要時時處處細心揣摩、深刻領悟,并努力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和驗證,通過學習領導和同事的教學教研經驗、團結處事的經驗、管理學生的經驗、思考問題的經驗、處理復雜矛盾的經驗,使自己盡快成熟起來。
在青年教師的成長之路上,要不驕不躁、虛懷若谷。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山下,都要保持本色,在積極進取的同時,虛心謹慎。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