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組織的科學技術史學科評估情況,涵蓋評估的原則、方法及具體排名等內容。重點列舉了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高校,并分析了評估結果對學科發(fā)展的指導意義。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組織的一項權威性工作,其目的是全面、客觀地反映各高校學科的整體實力和發(fā)展態(tài)勢。評估結果不僅對高校的招生和排名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為各大高校的學科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本文所展示的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科學技術史學科評估結果。由于第五輪評估尚未向公眾開放(一旦發(fā)布,文章將及時更新),因此當前內容是基于最新的、較為權威的學科排名數據整理而成。在科學技術史領域表現(xiàn)突出的院校包括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等。
科學技術史作為一級學科,在本次評估中,全國擁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有9所,其中7所參與了評估;同時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也積極參評,總計21所高校參加評估(注:對于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依據學校代碼排列)。具體排名如下:
10008北京科技大學 | A+ |
1035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10135內蒙古師范大學 | B+ |
10248上海交通大學 | B+ |
10001北京大學 | B|
10697西北大學 | B|
10108山西大學 | B- |
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B- |
10003清華大學 | C+ |
10608廣西民族大學 | C+ |
10213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C|
10255東華大學 | C|
10028首都師范大學 | C- |
10676云南農業(yè)大學 | C- |
此次評估遵循“自愿申請、免費參評”的原則,并結合“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進行綜合考量。評估體系相較于前三輪進行了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改進,評估數據通過“公共數據和單位填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評估結果以“分檔”形式呈現(xiàn),根據“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為9個檔次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這一結果旨在幫助參評單位深入了解學科優(yōu)勢,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
考研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