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發(fā)布了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軟件工程專業(yè)基礎》考試大綱,該考試大綱是考生備考相關專業(yè)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可以幫助考生了解考試內容和重點。以下是具體內容。
考研專業(yè)課大綱對備考具有重要價值。大綱可以幫助考生了解考試的整體結構和考查重點,在備考過程中起到明確方向的作用。大綱所列出的考試范圍和知識要點,可以幫助考生建立知識體系,明確重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同時,弄清大綱要求可以讓考生事先了解復習的時間分配和備考要求,避免在備考過程中盲目浪費時間和精力。以下是北京交通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軟件工程專業(yè)基礎》考試大綱具體內容,報考該校計算機專業(yè)相關方向的考生可以根據(jù)考試大綱備考。
一、軟件工程專業(yè)基礎
軟件工程
1、軟件工程概論。(1)軟件危機、軟件工程的產(chǎn)生;(2)軟件的概念、軟件工程的定義;(3)軟件工程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原理;(4)軟件工程工具和環(huán)境;(5)軟件生存周期;(6)
軟件過程模型。
2、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目標和任務;(2)軟件系統(tǒng)的可行性分析;(3)需求獲取;(4)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5)數(shù)據(jù)流建模(數(shù)據(jù)流圖);(6)實體-關系建模(E-R圖);(7)
系統(tǒng)行為建模;(8)用例建模(用例圖);(9)面向對象建模。
3、軟件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1)概要設計的任務與步驟;(2)軟件設計的基本原則、抽象與逐步求精方法;(3)詳細設計的任務;(4)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概念和思想;(5)面向對
象程序設計的概念和思想;(6)程序流程圖;(7)模型-視圖-控制器框架(MVC)。
4、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1)類、對象、封裝、消息、繼承、多態(tài)等基本概念;(2)統(tǒng)一建模語言UML的基礎知識;(3)類圖、時序圖。
5、軟件驗證技術。(1)軟件測試的目標、過程和步驟;(2)代碼復審;(3)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的原理;(4)路徑覆蓋、條件覆蓋、邊界值分析等測試用例設計技術;(5)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系統(tǒng)測試;(6)程序正確性證明;(7)調試。
6、軟件維護技術。(1)軟件維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活動;(2)軟件維護過程;(3)軟件可維護性;(4)軟件再工程技術。
7、軟件質量保證。(1)軟件質量的概念;(2)軟件評審技術;(3)軟件質量保證的原理和措施;(4)軟件配置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8、軟件項目管理。(1)項目管理的概念;(2)軟件度量;(3)軟件項目的評估:成本估計、效益分析;(4)軟件風險分析和管控。
數(shù)據(jù)結構
1、概述。(1)數(shù)據(jù)結構的基本概念;(2)算法的特征;(3)計算語句頻度、估算算法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的方法;(4)抽象數(shù)據(jù)類型。
2、線性表。(1)線性表的邏輯結構;(2)線性表的順序表示和實現(xiàn);(3)線性表的鏈式表示和實現(xiàn);(4)一元多項式的表示和相加。
3、棧和隊列。(1)棧和隊列的特點;(2)棧和隊列的表示和實現(xiàn);(3)棧與遞歸實現(xiàn);(4)使用棧和隊列的解決實際問題。
4、數(shù)組和廣義表。(1)數(shù)組的定義;(2)數(shù)組的順序表示和實現(xiàn);(3)矩陣的壓縮和存儲;(4)廣義表的概念和存儲結構。
5、串。(1)串類型的定義;(2)串的表示和實現(xiàn);(3)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串操作應用。
6、樹與二叉樹。(1)二叉樹的概念;(2)二叉樹的性質和各種存儲結構;(3)遍歷二叉樹;(4)線索二叉樹;(5)樹和森林;(6)建立最優(yōu)二叉樹和哈夫曼編碼。
7、圖。(1)圖的基本概念;(2)圖的存儲結構;(3)圖的遍歷;(4)最小生成樹(PRIM算法和Kruscal算法);(5)拓撲排序;(6)關鍵路徑;(7)最短路徑。
8、查找。(1)靜態(tài)查找,包括順序表查找、有序表查找和索引順序表查找;(2)動態(tài)查找表,包括二叉排序樹、平衡二叉樹和B-樹;(3)哈希表的構造和處理沖突的方法;(4)哈希表的查找及分析。
9、內部排序。(1)插入排序,包括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和希爾排序;(2)交換排序,包括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3)選擇排序,包括簡單選擇排序和堆排序;(4)歸并排序;(5)基數(shù)排序;(6)各種排序方法的穩(wěn)定性、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分析。
10、程序設計。(1)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2)使用類C描述各類算法。
參考書目:
《軟件工程導論(第六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數(shù)據(jù)結構(C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操作系統(tǒng)
1、操作系統(tǒng)引論。(1)操作系統(tǒng)的目標和作用;(2)操作系統(tǒng)的發(fā)展過程;(3)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特性;(4)操作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5)OS結構設計。
2、進程的描述與控制。(1)前趨圖和程序執(zhí)行;(2)進程的描述;(3)進程控制;(4)進程同步;(5)經(jīng)典進程的同步問題;(6)進程通信;(7)線程(Threads)的基本概念;(8)線程的實現(xiàn)。
3、處理機調度與死鎖。(1)處理機調度的層次和調度算法的目標;(2)作業(yè)與作業(yè)調度;(3)進程調度;(4)實時調度;(5)死鎖概述;(6)預防死鎖;(7)避免死鎖;(8)死鎖的檢測與解除。
4、存儲器管理。(1)存儲器的層次結構;(2)程序的裝入和鏈接;(3)連續(xù)分配存儲管理方式;(4)對換(Swapping);(5)分頁存儲管理方式;(6)分段存儲管理方式。
5、虛擬存儲器。(1)虛擬存儲器概述;(2)請求分頁存儲管理方式;(3)頁面置換算法;(4)“抖動”與工作集;(5)請求分段存儲管理方式。
6、輸入輸出系統(tǒng)。(1)I/O系統(tǒng)的功能、模型和接口;(2)I/O設備和設備控制器;(3)中斷機構和中斷處理程序;(4)設備驅動程序;(5)與設備無關的I/O軟件;(6)用戶層的I/O軟件;(7)緩沖區(qū)管理(8)磁盤存儲器的性能和調度。
7、文件管理。(1)文件和文件系統(tǒng);(2)文件的邏輯結構;(3)文件目錄;(4)文件共享;(5)文件保護。
8、磁盤存儲器的管理。(1)外存的組織方式;(2)文件存儲空間的管理;(3)提高磁盤I/O速度的途徑;(4)提高磁盤可靠性的技術;(5)數(shù)據(jù)一致性控制。
9、操作系統(tǒng)接口。(1)用戶接口;(2)Shell命令語言;(3)聯(lián)機命令接口的實現(xiàn);(4)系統(tǒng)調用的概念和類型;(5)UNIX系統(tǒng)調用;(6)系統(tǒng)調用的實現(xiàn)。
參考書目:
《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第四版)》湯小丹、梁紅兵、哲鳳屏、湯子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原文鏈接:http://sse.bjtu.edu.cn/cms/item/945.html
考研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