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報考2021年漢語國際教育的考生們已經進入緊張的復習備考階段,為助力廣大學子順利上岸,希賽網整理了2019年杭州師范大學漢碩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真題資料,供大家參考。
2021年杭州師范大學招收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以下是杭州師大研究生院公布的2019年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初試試卷真題。文末附件可下載打印。
杭 州 師 范 大 學
2019 年招收攻讀碩士研究生考試題
考試科目代碼: 445
考試科目名稱: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說明:考生答題時一律寫在答題紙上,否則漏批責任自負。
壹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共80分)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長江地域文化區(qū),包括江漢流域、太湖流域和_____________。
2.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朝下令全國通用的漢字標準字體是 。
3.通行于西周時期,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后世稱為 文,也叫鐘鼎文。
4.在宋初的六大書院中,其中 由朱熹精心主洞。
5.中醫(yī)四診法是指望、聞、問、 。
6.中國歷史上所謂“戰(zhàn)國七雄”是指齊、楚、燕、 、趙、魏、秦。
7.中國四大發(fā)明出現最早的是 。
8.以京劇為代表來說,中國戲劇的四大角色是:旦行,生行,________,丑行。
9.古代一些帝王曾專程赴 山祭拜天地,并把這一隆重典禮稱為“封禪”。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反映了思想家老子哲學中__________思想的觀點。
11.北魏時期,酈道元撰寫的一部內容豐富的地理學巨著是《 》。
12.為人傳誦的《陋室銘》一文是唐朝文人 所作。
13.詩歌《鄉(xiāng)愁》的作者是臺灣詩人 。
14.《詩經》與《楚辭》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而被稱為 ,構成中國詩歌發(fā)展史的兩大源頭。
15.為了讓歷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節(jié),用以安排農業(yè)生產,古人還創(chuàng)制了______________。
16.“漢字文化圈”主要包括現在的朝鮮半島、日本和___________。
17.英語the Tomb-Sweeping Day,指的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
18.中國的“五岳”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以及中岳 。
19.佛教主張離塵出世,因此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其中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 和浙江普陀山被稱為四大佛教名山。
20.中國書法、繪畫得力于 紙的使用,也使作者的情感和個性充分展現出來。
21.二十四節(jié)氣歌謠反映的是我國古代 流域人們的生活場景。
22.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兩位,他們是韓愈和 。
23.中國畫與中醫(yī),_________一起,被譽為中國的“三大國粹”。
24. 是現存規(guī)模最大、體例最完善、用途最廣泛的一部類書。
25.成功飾演《羅馬假日》、《蒂凡尼早餐》女主人公的是著名影星 。
26.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日本為學習中國文化,多次派出人數眾多的使團,這種使團被稱作 。
27.全世界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是 。
28.2000多年前, 架起古代東西方文化交往的橋梁。
29.我國的七大古都是安陽、西安、洛陽、南京、開封、 、北京。
30.清明上河圖再現了千年前_________都城的繁華景象和民俗風情。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下面哪個愛情故事被稱為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
A.東施效顰 B. 陸游和唐琬 C.許仙與白娘子 D.梁山伯和祝英臺
2.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重大轉變時期是( )。
A.漢代 B.南北朝 C.隋唐 D.唐朝
3.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由( )傳入歐洲。
A.馬可·波羅 B.利瑪竇 C.阿拉伯人 D.印度人
4.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是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是( )時期開始興建的。
A.漢武帝 B.秦朝末年 C.隋煬帝 D.唐太宗
5.主張節(jié)約,反對浪費;主張選舉有才能的且品德高尚的人做官,要求人們相互友愛,反對戰(zhàn)爭。這是( )的主張。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雨前上品,明前珍品”所指的是哪兩個節(jié)氣?( )
A.谷雨;驚蟄 B.雨水;清明 C.谷雨;清明 D.雨水;春分
7.我國古代的成人禮一般稱作( )。
A.婚禮B.冠禮C.賓禮D.吉禮
8.河姆渡文化遺址位于( )。
A.東陽市B.寧波市 C.余杭鎮(zhèn) D.余姚市
9.先秦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
A.孫臏 B.孫武 C.墨子 D.韓非
10.漢字由圖畫和符號文字發(fā)展成今天獨具特色的方塊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分析了漢字的六種結構,其中不包括造字法的是:( )
A.象形 B.指事 C.轉注 D.形聲
11.( )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古典小說頂峰的作品是。
A.《三國演義》 B.《金瓶梅》 C.《水滸傳》 D.《紅樓夢》
12.以下哪個不與中國接壤?( )
A.泰國 B.緬甸 C.老撾 D.越南
13.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 )。
A.巴爾扎克 B.大仲馬 C.巴比塞 D.雨果
14.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
A.土地神 B.五谷神 C.祖先神 D.水神
15.我國的漢字真正發(fā)展成為一門藝術,是下面的什么時期? ( )
A.秦漢 B.魏晉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16.中國封建時代的宮殿建筑,有極為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其中( )以殿頂形式最為突出,象征著最尊貴的形式。
A.懸山 B.硬山 C.廡殿 D.攢尖
17.“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個月 B.三年 C.三個季度 D.三十年
18.唐朝詩人( )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主張。
A.白居易 B.杜甫 C.王維 D.孟浩然
19.哪句詩講的是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 )
A 有緣千里來相會,須往西湖高處尋。
B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C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D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0.二十四節(jié)氣中,哪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 )
A.秋分 B.夏至 C.小暑 D.大暑
21.下邊哪一位畫家被稱為“畫圣”?( )
A.顧愷之 B.吳道子 C.閆立本 D.唐寅
22.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四書”是( )。
A.《論語》、《孟子》、《大學》、《春秋》
B.《論語》、《孟子》、《中庸》、《左傳》
C.《論語》、《詩經》、《大學》、《中庸》
D.《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3.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物事,心外物理,心外無義”這句話體現出他的哲學思想是( )。
A.知行對立 B.知行合一 C.知先于行 D.行先于知
24.《史記》所載歷史,是從( )開始的。
A.堯 B.舜 C.炎帝 D.黃帝
25.以下中國的姓氏哪個不是以官職為姓?( )
A.嬴 B.宗 C.錢 D.史
26.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在阿拉伯語中是什么意思?( )
A.勇敢者 B.順服者 C.虔誠者 D.保衛(wèi)者
27.現在我們常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藝作品,請問這兩個詞語最初指的是什么?( )
A.文章 B.畫作 C.樂曲 D.書法
28.世界上第一座用石頭建造的單孔拱橋是( )。
A.灞橋 B.趙州橋 C.盧溝橋 D.洛陽橋
29.德國的科隆教堂、法國的巴黎圣母院等屬于( )建筑。
A.拜占庭 B.羅曼式 C.巴洛克 D.歌特式
30.以下哪一種刊物是最早的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yè)刊物。( )
A.《語言教學與研究》 B.《世界漢語教學》 C.《漢語學習》 D.《語言文字應用》
三、問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中國人名形式繁多,內容豐富,請你舉例說明中國人名的基本特點?并給以下三位外國留學生取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字:Justin Tyler(美國人),Sav Ramazan(土耳其),Kim Namhee(韓國)。
2.不同民族在社會習俗、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無論是問候、邀請還是做客、祝賀都涵蓋不同的文化現象。請舉例說明不同文化在以上其中一個方面的不同現象,并設置一個課堂語境,讓外國學生在這個背景下了解中國人的這一文化心理。
貳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共30分)
四、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學習策略主要指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有意無意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最常用的策略是 和概括。
2.語言要素教學包括語音、 、語法、和文字 。
3.跨文化交際是 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有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兩種形式。
4. 是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構建的、既不同于母語又不同于目的語的一種語言知識系統(tǒng)。
5. 指對信息的感知、定義、組織和記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場依附型和場獨立型兩類。
6. 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該方法強調通過反復的句型操練培養(yǎng)聽和說的能力。
7. 是為測量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級標準化考試,實行統(tǒng)一考試、閱卷、評分,統(tǒng)一頒發(fā)證書,現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權威、影響最大的漢語水平考試。
8. 指用來測試的題目對不同試者之間語言能力差異的區(qū)別程度。
9.對比分析的心理學基礎是 。
10.漢字是非漢語母語學習者的一個難點,從字符與所記錄的語言的關系看文字的不同類型,漢字屬于 。
五、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關鍵。( )
2.語言理論是對外漢語教學理論中最直接、最核心的基礎。( )
3.雙語現象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民族的一部分人放棄使用母語而改用另一個民族的語言的現象。( )
4.教學過程涉及四個部分:總體設計、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語言測試,其中一般教師只需要做好教學實施。( )
5.語言教學的兩大核心問題是語言教學大綱和語言教學法。( )
6.對外漢語教學,特指在學校對母語非漢語的學生進行的、以傳授漢語知識為主的正規(guī)教學活動。( )
7.根據遺忘過程的基本趨勢,可以在剛學完若干個語言點的較短時間內,安排較少的復習,隨著時間的延長,復習次數逐步增多。( )
8.國際生在漢語課堂上,通過對外漢語教師的講解,習得了“連連”和“一連”的區(qū)別。( )
9.文化教學中主要是共時文化教學跟外語和第二語言教學密切結合。( )
10.漢語綜合課主要講解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 )
六、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 )最早提出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在本質上是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理解,獲取新的知識的過程。
A.贊科夫 B.蘇霍姆林斯基 C.皮亞杰 D.布魯納
2.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掌管語言功能及計數、推理能力的是( )。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半球和右半球 D.右半球的布洛卡區(qū)
3.兒童語言習得逐漸掌握多層次結構的語句,一般要經過的階段是( )。
A.從陳述句到疑問句 B.從獨詞句到雙詞句
C.從非主謂句到主謂句 D.從單句到復句
4.現代語言學的標志性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的作者是( )。
A.[波蘭]柴門霍夫 B.[美國]喬姆斯基
C.[瑞士]索緒爾 D.[美國]薩丕爾
5.按照詞法結構類型分類,漢語屬于( )。
A.孤立語 B.屈折語
C.黏著語 D.復綜語
6.學習者有意識地學習并力求掌握的語言是( )。
A.母語 B.目的語
C.第二語言 C.外語
7.( )以語言的功能項目為綱,強調語言功能和交際作用,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A.任務式教學法 B.聽說法
C.功能法 D.語法——翻譯法
8.外漢語教師使用( ),教“把”字句時,一邊做動作,一邊解釋“把書放在桌子上”、“把門打開”、“把窗戶關上”。
A.情景化教學 B.生成式教學
C.對比教學 D.翻譯式教學
9.初學漢語的英語母語者,受“I learn Chinese every day.”的語序影響,說出“我學習漢語每天”的錯誤句子,從錯誤產生的原因來考察,這屬于( )。
A.語內偏誤 B.訓練偏誤
C.語際偏誤 D.語法偏誤
10.漢語學習者說“昨天去了老師家,他的兒子很turbulencce。”請問這位漢語學習者使用的交際策略是( )。
A.縮減策略 B.成就策略
C.回避策略 D.套語
叁 案例分析與寫作(共40分)
七、請根據以下材料,按照“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寫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觀點明確、材料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規(guī)范、卷面清潔。
材料:
小王是杭州某大學的一名畢業(yè)生,畢業(yè)后通過漢辦的志愿者選拔,被派往美國,成為一名漢語教師志愿者。他性格一向比較開朗,很容易與人交往,英語也很好,在大學期間就結識了不少外國朋友,主要是歐美的留學生。
在美國當了兩年志愿者,主要是在孔子學院教漢語。他的美國學生很活躍,他也很善于調動課堂氣氛,教學過程中,師生有問有答,互動頻繁??梢哉f,他的漢語教學任務就是在師生互動中完成的。兩年很快過去了,小王在美國的漢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學院領導、同事、學生和學生家長都給了他很高的評價。他對當好漢語教師也充滿了信心。
回國以后,他繼續(xù)在一所大學擔任對外漢語教師。不久,他又被派往日本某大學擔任漢語教師。因為先前已有在美國從事漢語教學的成功經驗,所以這次去日本他也躊躇滿志。
他計劃繼續(xù)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安排教學活動。
上課了。課堂上他發(fā)現日本學生不太像美國學生那么配合,他自己對教學過程的把握也不那么順利。一節(jié)課上了一大半,他感到有必要了解學生對上課的意見,以便更好地安排后邊的教學活動。他問一位同學:“剛才的活動你覺得怎么樣?”這位同學回答:“老師,剛才的活動很有意思。請問,您什么時候開始正式上課?”聽了這話,他十分沮喪。他想:我們都上了半天課了,你怎么還問這樣的話?
下課以后,小王想自己在美國的教學方法不太適合在這兒使用啊。怎么辦呢?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