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在為復試迷茫的考生們注意了!以下是希賽網(wǎng)整理的2021年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入學考試805法學綜合二考研大綱,供考生參考。更多資訊,敬請關注希賽網(wǎng)法律碩士頻道。
法學綜合二考試是北京師范大學招收法學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相關法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法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相關法律問題的能力??荚囯y度以法學本科畢業(yè)生所達到的程度為標準,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較為扎實的法學綜合功底。以下是詳細內容。
Ⅰ考試范圍
法學綜合二科目涵蓋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國際法學,要求考生于上述四門學科中任選兩門作答。
Ⅱ考查目標
(1)掌握相關法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
(2)能夠運用相關法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yè)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務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憲法與行政法學75分
刑法學75分
刑事訴訟法學75分
國際法學75分
(考生任選兩門學科作答,總分150分)
四、題型及分值
各學科題型及分值均相同,具體分布如下:
名詞解釋,5題,每題5分,合計25分
論述題,1題,每題25分,合計25分
案例及材料題,1題,每題25分,合計25分
Ⅳ參考書目和考查內容
第一部分 憲法與行政法學(75分)
憲法與行政法學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憲法學》,《憲法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憲法與行政法學考查內容
憲法學
第一章 憲法學的概念、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
一、法與法治
二、憲法與憲制
第二節(jié) 憲法的結構與特征
一、憲法結構
二、憲法的主要特征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憲政的基本價值與原則
一、法治與分權
二、民主
三、權利與自由
第二章 憲法的制定、修改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憲制思想及憲法的起源
一、西方憲制思想探源
二、近代憲法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三、近代中國的憲制歷程
四、新中國憲法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憲法的制定
一、制憲權的性質
二、行使制憲權的社會基礎
三、憲法制定與憲法修改、憲法解釋
第三節(jié) 憲法修改
一、憲法修改的意義
二、憲法修改的限制
三、憲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章 憲法的監(jiān)督、實施與解釋
第一節(jié) 憲法監(jiān)督與實施
一、憲法監(jiān)督的含義
二、憲法監(jiān)督的范圍
三、憲法監(jiān)督的體制
四、中國的憲法監(jiān)督制度
五、中國憲法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
第二節(jié) 憲法的解釋
一、憲法解釋概說
二、憲法解釋的機構
三、憲法解釋的效力
四、憲法解釋的方法
第四章 人權總論
第一節(jié) 憲法上的人權
一、在憲法上的人權的地位及理論
二、人權的內涵
三、人權的基本性質
四、人權的享有主體
第二節(jié) 人權的類型
一、學理分類
二、解釋學上的分類
三、中國現(xiàn)行憲法中的人權規(guī)范體系分析
第三節(jié) 人權的保障與界限
一、基本人權的保障
二、人權的規(guī)范性界限
第五章 人權分論
第一節(jié) 自由權
一、人身自由
二、財產(chǎn)權
三、表達自由
四、宗教信仰自由
五、文化活動的自由
第二節(jié) 社會權
一、社會基本權利觀念的確立
二、社會基本權利的內容
三、勞動權
四、社會保障權
五、受教育權與文化權利
六、權利救濟權
第三節(jié) 平等權
一、平等的憲法地位
二、憲法上平等的含義
三、平等的種類
第六章 選舉與政黨
第一節(jié) 民主選舉的一般理論
一、民主的概念
二、民主選舉的理論基礎
三、民主選舉的基本原則
四、民主選舉的基本體制
第二節(jié) 政黨的憲法地位
一、政黨的概念
二、政黨的職能和作用
三、政黨的憲法地位
四、當代中國的政黨制度
第三節(jié) 選舉過程的憲法控制
一、選舉權的憲法保護
二、選舉權的平等限制
三、選區(qū)劃分中選舉權平等性原則的實現(xiàn)
第四節(jié) 中國的選舉制度
一、選舉制度概述
二、選舉方式與選舉權主體的確定
三、代表名額的分配
四、選區(qū)劃分與選民登記
五、代表候選人的提出與確定
六、組織投票與確定當選
七、對代表的監(jiān)督與罷免
第七章 立法機構
第一節(jié) 權力分立與立法機構
一、議會(立法機關)的由來與發(fā)展
二、分權學說及其實踐
三、人民主權與議行合一
第二節(jié) 立法機關的組織與職權
一、西方立法機關的組織與職權
二、我國權力機關的組成與職權
第三節(jié) 立法機構的會議制度和議事程序
一、立法機關的會議制度
二、立法機關的議事程序
第八章 行政機構
第一節(jié) 行政機構之組織
一、行政機構的組織原則
二、行政機構的組織形式
三、我國行政機構的組織形式
四、行政機構的任期
五、議會對行政機構的監(jiān)督
第二節(jié) 常態(tài)下行政機構的權力
一、行政機構最主要的權力:行政權
二、行政機構的多重角色:以美國為例
三、中國行政機構的職權
第三節(jié) 非常態(tài)下行政機構的權力:緊急權力
一、緊急狀態(tài)的涵義
二、緊急狀態(tài)的類型
三、緊急狀態(tài)的宣布與終止
四、緊急狀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
五、行政緊急狀態(tài)權力:行政機構可以采取的措施
六、緊急狀態(tài)權力的底線:不得克減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第四節(jié) 政府重塑與機構改革
一、國外政府重塑之經(jīng)驗借鑒
二、中國行政機構改革
第九章 司法機構
第一節(jié) 變遷中的司法權
一、司法機構:糾紛解決機構與權力分配
二、司法權:一個概念的演化
三、司法權與分權
第二節(jié) 司法組織與機構設置
一、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
二、人民檢察院組織體系
第三節(jié) 權力關系中的司法機構
一、司法機構與黨的關系
二、司法機構與人大的關系
三、司法機構與政府的關系
四、媒體監(jiān)督下的司法
第十章 中央與地方關系概論
第一節(jié) 結構形式及其理論
一、單一制模式
二、聯(lián)邦制模式
三、單一制模式與聯(lián)邦制模式的評價
第二節(jié) 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基本形態(tài)
一、中央集權主義
二、地方分權主義
三、均權主義
第三節(jié) 地方自治及其理論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
二、地方自治的基本理論
三、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四節(jié) 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結構
一、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
二、中央與地方的行政關系
三、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
第五節(jié) 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方式
一、立法控制
二、行政控制
三、財政控制
四、人事控制
五、司法控制
六、政策控制
七、行政區(qū)域與司法區(qū)域相分離原則
八、公共權力成本最小原則
九、中央與地方關系法治化原則
行政法學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一節(jié) 行政法與行政法學
一、行政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法的概念、特征與作用
三、行政法的歷史發(fā)展
四、行政法學
第二節(jié) 行政法的淵源
一、行政法院的概念與特征
二、我國行政法的淵源
第三節(jié) 行政法律關系
一、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分類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
四、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客體、特征與變動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與意義
二、行政法基本原則體系
第二節(jié) 依法行政原則
一、職權法定
二、法律優(yōu)先
三、法律保留
第三節(jié) 行政合理性原則
一、比例原則
二、平等對待
第四節(jié) 程序正當原則
一、行政公開
二、程序公正
三、公眾參與
第五節(jié) 誠信原則
一、誠實守信
二、信賴保護
第六節(jié) 高效便民原則
一、高效原則
二、便民原則
第七節(jié) 監(jiān)督與救濟原則
一、監(jiān)督原則
二、救濟原則
第三章 行政組織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公共行政組織與行政機關
二、行政組織的界定
三、行政組織法的分類
四、行政組織法的地位與功能
五、行政組織法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jié) 行政組織法律制度
一、行政職能設置
二、政府間的關系
三、社會行政組織制度
四、行政編制制度
第三節(jié) 行政主體
一、行政主體的界定
二、行政主體的類型
三、行政主體資格的認定
四、行政授權與行政委托
第四章 行政行為概述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的概念與分類
一、行政行為的概念
二、行政行為的分類
第二節(jié) 行政行為合法要件
一、行政行為主體合法
二、行政行為權限合法
三、行政行為內容合法
四、行政行為程序合法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
一、行政行為效力的內容
二、行政行為的生效
三、行政行為的失效
第五章 行政立法
第一節(jié) 行政立法概述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二、行政立法的分類
第二節(jié) 行政立法程序
一、編制立法工作計劃
二、起草
三、征求和聽取意見
四、審查
五、決定與公布
第三節(jié) 行政立法的效力
一、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圍
二、行政立法的生效與失效
三、對行政立法的監(jiān)督
第四節(jié) 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
一、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含義
二、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種類
三、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 授益行政行為
第一節(jié) 行政給付
一、行政給付與福利行政
二、行政給付的概念與特征
三、行政給付的形式與制度
第二節(jié) 行政許可
一、行政許可及立法
二、行政許可事項及其設定
三、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
四、行政許可的一般程序
五、行政許可的特別程序
六、行政許可的其他規(guī)定
第七章 負擔行政行為
第一節(jié) 行政處罰
一、行政處罰及立法
二、行政處罰的種類與設定
三、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
四、行政處罰的管理與適用
五、行政處罰的程序
第二節(jié) 行政征收與征用
一、行政征收
二、行政征用
三、行政征收與征用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行政強制
一、行政強制措施
二、行政強制執(zhí)行
三、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zhí)行
第八章 行政機關的其他行為
第一節(jié) 行政規(guī)劃
一、行政規(guī)劃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規(guī)劃的功能
三、行政規(guī)劃的主要類型與適用范圍
四、行政規(guī)劃的確定與實施
第二節(jié) 行政指導
一、行政指導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指導的功能與構成
三、行政指導的依據(jù)與分類
四、行政指導的程序
第三節(jié) 行政協(xié)議
一、行政協(xié)議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協(xié)議的功能與分類
三、行政協(xié)議的權利與義務
四、行政協(xié)議的訂立與實施
第四節(jié) 行政確認
一、行政確認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確認的分類
三、行政確認的原則
四、行政確認制度
第五節(jié) 行政調查
一、行政調查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調查的分類
三、行政調查的原則
四、行政調查的程序
第六節(jié) 行政檢查
一、行政檢查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檢查的分類
三、行政檢查的原則
四、行政檢查程序
第九章 行政司法
第一節(jié) 行政司法概述
一、行政司法的概念與特征
二、國外行政司法的歷史發(fā)展
三、發(fā)展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司法制度
第二節(jié) 行政司法的主要形式
一、行政裁決
二、行政仲裁
三、行政調解
第三節(jié) 專門行政裁判制度
一、專門行政裁判機構
二、專門行政裁判的受案范圍
三、專門行政裁判的程序
第十章 行政應急
第一節(jié) 行政應急概述
一、行政應急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應急法制的特點與功能
三、行政應急行為的構成要素
四、行政應急性原則
五、行政應急行為的設定與分類
六、行政應急行為法制化的國際經(jīng)驗
第二節(jié) 行政應急的實施
一、實施行政應急行為的條件
二、實施行政應急行為的主體
三、實施行政應急行為的方式
四、實施行政應急行為的程序
五、實施行政應急行為的依據(jù)
第三節(jié) 我國行政應急法制的完善
一、行政應急行為監(jiān)督與救濟的現(xiàn)狀
二、我國行政應急法制的完善路徑
第十一章 行政程序
第一節(jié) 行政程序概述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程序的類型
三、行政程序的功能
四、行政程序的原則
五、行政程序法典化
第二節(jié) 行政程序制度
一、職權分離制度
二、行政回避制度
三、行政公開制度
四、禁止單方接觸制度
五、行政聽證制度
六、證據(jù)排除制度
七、說明理由制度
八、案卷排他制度
九、行政時效制度
第三節(jié) 政府信息公開
一、政府信息公開的概念
二、政府信息公開的類型
三、政府信息公開的原則
四、政府信息公開制度
第十二章 監(jiān)督行政
第一節(jié) 監(jiān)督行政概述
一、監(jiān)督行政的概念
二、監(jiān)督行政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監(jiān)督行政的類型
一、政治監(jiān)督
二、社會監(jiān)督
三、機關監(jiān)督
第三節(jié) 行政機關的一般監(jiān)督
一、一般監(jiān)督行政
二、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
第四節(jié) 行政機關專門監(jiān)督
一、審計監(jiān)督的原則
二、審計機關的職責
三、審計機關的職權
四、審計監(jiān)督程序
第十三章 行政復議
第一節(jié) 行政復議概述
一、行政復議的性質與特征
二、行政復議的組織與功能
三、行政復議的原則
四、行政復議的參加人
第二節(jié) 行政復議的范圍
一、可申請行政復議的范圍
二、請求審查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
三、不能申請復議的范圍
第三節(jié) 行政復議的申請與受理
一、行政復議的申請
二、行政復議的受理
第四節(jié) 行政復議的審理與決定
一、行政復議的審理
二、行政復議決定
第十四章 賠償與補償
第一節(jié) 賠償概述
一、賠償與賠償法
二、賠償法的歷史發(fā)展
三、賠償責任
第二節(jié) 行政賠償
一、行政賠償?shù)膬群?
二、行政賠償?shù)姆秶?
三、行政賠償?shù)某绦?
第三節(jié) 司法賠償
一、司法賠償?shù)膬群?
二、司法賠償?shù)姆秶?
三、司法賠償?shù)某绦?
第四節(jié) 賠償?shù)姆绞健藴逝c費用
一、賠償?shù)姆绞?
二、賠償?shù)臉藴?
三、賠償?shù)馁M用
第五節(jié) 補償
一、補償?shù)膬群?
二、補償?shù)姆诸惻c標準
第十五章 行政訴訟
第一節(jié) 行政訴訟的基本問題
一、行政訴訟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訴訟與其他訴訟的關系
三、行政訴訟的歷史發(fā)展
四、行政訴訟的目的與功能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的原則
一、合法性審查原則
二、司法優(yōu)先變更原則
三、司法最終裁決原則
第十六章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與管轄
第一節(jié)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概念
二、確定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依據(jù)與標準
三、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設定方式
四、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內容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管轄
一、行政訴訟管轄概述
二、級別管轄
三、地域管轄
四、移送管轄
五、指定管轄
六、管轄轉移
七、管轄異議
第十七章 行政訴訟參加人
第一節(jié) 行政訴訟參加人概述
一、行政訴訟參加人的概念
二、行政訴訟當事人
三、行政訴訟代表人
四、共同訴訟人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原告
一、行政訴訟原告概述
二、行政訴訟原告的確認
三、行政訴訟原告資格轉移
第三節(jié) 行政公益訴訟起訴人
一、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背景
二、行政公益訴訟起訴人的概念與特征
三、行政公益訴訟起訴人與一般行政訴訟原告的區(qū)別
第四節(jié) 行政訴訟被告
一、行政訴訟被告概述
二、行政訴訟被告的確認
三、行政訴訟被告資格的轉移
第五節(jié) 行政訴訟第三人
一、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概念
二、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確認
三、第三人參與訴訟的程序
第十八章 行政訴訟證據(jù)
第一節(jié) 行政訴訟證據(jù)概述
一、行政訴訟證據(jù)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訴訟證據(jù)形式的分類及其特征
三、行政訴訟證明標準與非法證據(jù)排除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舉證責任
一、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概念與分類
二、舉證與證明責任
三、舉證時限
四、法院收集證據(jù)的權利與義務
第十九章 行政訴訟程序
第一節(jié) 起訴與受理
一、起訴
二、受理
三、撤訴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一審程序
一、普通程序
二、簡易程序
第三節(jié) 行政訴訟二審程序
一、行政訴訟二審程序概述
二、上訴的提起與受理
三、上訴案件的審理與裁判
第四節(jié) 行政訴訟審判監(jiān)督程序
一、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提起
二、審判監(jiān)督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二十章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
第一節(jié)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概述
一、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依據(jù)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中的規(guī)范適用、規(guī)范審查與規(guī)范沖突
一、規(guī)范適用
二、規(guī)范審查
三、規(guī)范沖突與處理
第二十一章 行政訴訟裁判與執(zhí)行
第一節(jié) 行政訴訟的裁判、裁定與決定
一、行政訴訟判決
二、行政訴訟裁定
三、行政訴訟決定
第二節(jié) 行政訴訟的執(zhí)行
一、行政訴訟中的執(zhí)行
二、非訴行政案件的執(zhí)行
第二部分 刑法學(75分)
刑法學參考書目
1、《刑法學》(第九版),高銘暄、馬克昌主編,趙秉志執(zhí)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備注:第八版也可以)
刑法學考查內容
刑法總論
第一章 刑法概說
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質
二、刑法的體系和解釋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
二、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圍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二、刑法的時間效力
第四章 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
一、犯罪概念
二、犯罪構成
第五章 犯罪客體
一、犯罪客體
二、犯罪對象
第六章 犯罪客觀方面
一、危害行為
二、危害結果
三、因果關系
第七章 犯罪主體
一、犯罪主體
二、刑事責任能力
三、與刑事責任能力有關的因素
四、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
五、單位犯罪
第八章 犯罪主觀方面
一、犯罪主觀方面
二、犯罪故意
三、犯罪過失
四、與罪過相關的幾個特殊問題
五、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
六、認識錯誤
第九章 正當行為
一、正當防衛(wèi)
二、緊急避險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態(tài)概述
二、犯罪既遂形態(tài)
三、犯罪預備形態(tài)
四、犯罪未遂形態(tài)
五、犯罪中止形態(tài)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概述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三、共犯的分類
第十二章 罪數(shù)形態(tài)
一、罪數(shù)的判斷標準
二、實質的一罪
三、法定的一罪
四、處斷的一罪
第十三章 刑罰概說
一、刑罰的概念
二、刑罰的功能
三、刑罰的目的
第十四章 刑罰的體系與種類
一、主刑
二、附加刑
第十五章 刑罰的裁量
一、量刑概述
二、量刑原則
三、量刑制度
第十六章 刑罰裁量制度
一、累犯
二、自首
三、緩刑
第十七章 刑罰執(zhí)行制度
一、減刑
二、假釋
第十八章 刑罰的消滅
一、時效
二、赦免
刑法各論
第一章 破壞社會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
一、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二、非工作人員受賄罪
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四、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
五、集資詐騙罪
六、貸款詐騙罪
七、信用卡詐騙罪
八、逃稅罪
九、侵犯著作權罪
十、非法經(jīng)營罪
第二章 侵害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一、故意殺人罪
二、故意傷害罪
三、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
四、強奸罪
五、強制猥褻、侮辱罪
六、綁架罪
七、刑訊逼供罪
八、破壞選舉罪
九、虐待罪
第三章 侵犯財產(chǎn)罪
一、搶劫罪
二、盜竊罪
三、詐騙罪
四、侵占罪
五、職務侵占罪
六、挪用特定款物罪
七、敲詐勒索罪
八、故意毀壞財物罪
第四章 貪污賄賂罪
一、貪污罪
二、挪用公款罪
三、受賄罪
四、單位受賄罪
五、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六、行賄罪
七、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
八、對單位行賄罪
第三部分 刑事訴訟法學(75分)
刑事訴訟法學參考書目
1、《刑事訴訟法學》(第六版),宋英輝、甄貞主編,楊正萬、楊雄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考查內容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述
第一節(jié) 刑事訴訟
一、刑事訴訟的概念和特征
二、劃分刑事訴訟階段的標準
第二節(jié) 刑事訴訟法
一、刑事訴訟法的概念、屬性
二、刑事訴訟法的淵源
第二章 專門機關與訴訟參與人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刑事訴訟中專門機關的概念、專門機關的范圍
二、刑事訴訟中的訴訟參與人的概念、訴訟參與人的范圍
第二節(jié) 人民法院
一、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
二、我國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
三、我國審判組織的種類、合議庭的人員組成情況
第三節(jié) 人民檢察院
一、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
二、我國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領導體制
第四節(jié) 公安機關
一、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
二、公安機關的組織體系、領導體制
第五節(jié) 當事人
一、刑事訴訟當事人的概念、條件和范圍
二、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權利和義務
三、自訴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性權利、救濟性權利、訴訟義務
五、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訴訟權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六、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范圍
第三章 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第一節(jié) 發(fā)達刑事訴訟的通行原則
一、程序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
二、司法獨立原則的要求
三、無罪推定原則的具體要求和措施
四、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五、不告不理原則的內容
六、平等對抗原則的要求
第二節(jié) 我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行使原則的法律依據(jù)與含義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原則的法律依據(jù)與含義
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的法律依據(jù)與含義
四、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的內容
五、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原則的法律依據(jù)與含義
六、審判公開原則的含義
七、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的法律依據(jù)及基本含義
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的含義
九、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責任原則的內容
第四章 管轄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管轄的概念
二、確定管轄應遵循的原則
三、我國刑事訴訟管轄的分類
第二節(jié) 立案管轄
一、立案管轄的概念
二、劃分立案管轄需要考慮的因素
三、公安機關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圍
四、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圍
五、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圍
第三節(jié) 審判管轄
一、審判管轄的概念和種類
二、級別管轄的概念、劃分依據(jù)、各級法院管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范圍
三、地區(qū)管轄的概念、確定原則
四、指定管轄的概念、主要情況
五、專門管轄的概念、軍事法院管轄的案件范圍、鐵路運輸法院管轄的案件范圍
第五章 回避
第一節(jié) 回避的概念、回避人員范圍、理由及種類
一、回避的概念
二、法律規(guī)定的回避人員范圍
三、回避理由的具體情形
四、回避的種類
第二節(jié) 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提起主體和提起方式
二、回避的決定主體、決定程序
三、違反回避規(guī)定的法律救濟措施
第六章 辯護與代理
第一節(jié) 我國辯護制度的基本內容
一、辯護的概念和種類、法律援助辯護的類別、應當通知法律援助辯護的法定情形
二、辯護人的概念和范圍
三、辯護人的職責
四、辯護人的訴訟地位
五、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訴訟義務
第二節(jié) 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的概念和種類
二、訴訟代理人的范圍、權利
第七章 強制措施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概念、特點
二、適用強制措施應當考慮的因素
三、強制措施與刑罰的區(qū)別
四、我國強制措施的體系
第二節(jié) 拘傳
一、拘傳的概念、特點
二、拘傳的適用程序
第三節(jié) 取保候審
一、取保候審的概念和適用情形
二、取保候審的方式
三、被取保候審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應遵守的規(guī)定
四、取保候審的決定主體、期限
第四節(jié) 監(jiān)視居住
一、監(jiān)視居住的概念和適用情形
二、被監(jiān)視居住人在監(jiān)視居住期間應遵守的規(guī)定
三、監(jiān)視居住的期限
第五節(jié) 拘留
一、拘留的概念、適用情形
二、拘留的決定主體
三、拘留的執(zhí)行程序
四、拘留的期限
第六節(jié) 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適用情形及適用條件
二、逮捕的權限劃分
三、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的程序
四、公安機關執(zhí)行逮捕的程序
五、羈押必要性審查的主體、方式、審查結果
第七節(jié) 強制措施的變更和解除
一、可以變更或解除逮捕的情形
二、應當解除或撤銷逮捕的情形
第八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概念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特點
第二節(jié) 附帶民事訴訟的成立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成立條件
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種類
三、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種類
第三節(jié) 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和審判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條件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原則
三、附帶民事訴訟的具體審理程序
第九章 期間和送達
第一節(jié) 期間
一、期間的概念、意義
二、期間的計算單位、計算方法、特別規(guī)定
三、期間恢復應具備的條件
四、期間的延長
五、期間重新計算的情形
第二節(jié) 送達
一、送達的概念和特點
二、送達的方式
第十章 刑事訴訟的中止、終止
第一節(jié) 刑事訴訟的中止
一、刑事訴訟中止的概念
二、刑事訴訟中止的原因
第二節(jié) 刑事訴訟的終止
一、刑事訴訟終止的概念
二、終止與中止的區(qū)別
三、刑事訴訟終止的原因
第十一章 刑事證據(jù)
第一節(jié) 刑事證據(jù)的概念和意義
一、刑事證據(jù)的概念
二、刑事證據(jù)的特征
三、刑事證據(jù)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刑事證據(jù)的種類
一、刑事證據(jù)種類的概念和范圍
二、物證與書證的概念、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證人證言的概念、特點、證人出庭作證的條件、保障證人出庭作證的措施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概念和特點
五、鑒定意見的概念和特點
六、視聽資料、電子數(shù)據(jù)的概念和特點
第三節(jié) 刑事證據(jù)的分類
一、言詞證據(jù)與實物證據(jù)的概念和劃分標準、言詞證據(jù)的范圍、實物證據(jù)的范圍
二、言詞證據(jù)的特點、收集運用言詞證據(jù)應注意的問題
三、實物證據(jù)的特點、收集運用實物證據(jù)應注意的問題
四、原始證據(jù)與傳來證據(jù)的概念和劃分標準、原始證據(jù)的范圍、傳來證據(jù)的范圍
五、有罪證據(jù)與無罪證據(jù)的劃分標準
六、直接證據(jù)與間接證據(jù)的概念和劃分標準
七、收集運用直接證據(jù)應注意的問題
八、運用間接證據(jù)認定有罪應符合的條件
第十二章 刑事證據(jù)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關聯(lián)性規(guī)則
一、品格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例外情形
二、類似事實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例外情形
第二節(jié) 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
一、我國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立法沿革
二、我國非法證據(jù)排除的范圍
三、我國非法證據(jù)排除的階段及排除程序
第十三章 刑事證明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刑事證明的概念
二、刑事證明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刑事證明主體
一、證明主體的概念、條件
二、我國刑事證明主體的范圍
第三節(jié) 刑事證明對象
一、刑事證明對象的范圍
二、免證事實的范圍
第四節(jié) 刑事證明責任
一、證明責任的概念、具體含義
二、刑事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
三、公訴案件中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
四、被告人承擔證明責任的例外情形
五、刑事證明責任轉移和倒置的區(qū)別
六、刑事證明責任倒置的適用情形
第五節(jié) 刑事證明標準
一、刑事證明標準的概念、設定證明標準應考慮的因素
二、排除合理懷疑標準與內心確信標準的關系
三、客觀真實說與法律真實說的關系
四、我國認定有罪的證明標準
五、我國刑事訴訟不同階段對證據(jù)的要求
第十四章 立案
第一節(jié) 立案概述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功能
第二節(jié) 立案的材料來源和條件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立案的條件
第三節(jié) 立案程序和立案監(jiān)督
一、立案程序
二、立案監(jiān)督
第十五章 偵查
第一節(jié) 偵查概述
一、偵查的概念
二、偵查的階段
三、偵查機關
四、偵查活動的原則
五、偵查中的人權保障
第二節(jié) 偵查行為
一、訊問犯罪嫌疑人
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概念;訊問犯罪嫌疑人應當遵循的原則;訊問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二、詢問證人
詢問證人的概念;詢問證人的程序
三、勘驗、檢查
勘驗、檢查的概念;勘驗、檢查的種類和程序;偵查實驗
四、搜查
搜查的概念;搜查的程序
五、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查封、扣押物證、書證的概念;查封、扣押物證、書證的程序
六、鑒定
鑒定的概念;鑒定的程序
七、辨認
辨認的概念;辨認的程序
八、技術偵查措施
技術偵查措施的概念;技術偵查措施的程序
第三節(jié) 偵查終結
一、偵查終結的概念
二、偵查羈押期限
三、偵查終結案件的處理
第四節(jié) 補充偵查
一、補充偵查的概念
二、補充偵查的類型
第十六章 起訴
第一節(jié) 起訴概述
一、起訴的概念與目的
二、起訴的模式
三、起訴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審查起訴
一、審查起訴的概念
二、審查起訴的步驟和方法
三、審查起訴的期限
第三節(jié) 提起公訴
一、提起公訴的概念和提起公訴的條件
二、起訴書以及證據(jù)材料的移送
三、補充、追加、變更與撤回起訴
第四節(jié) 不起訴
一、不起訴的概念
二、不起訴的種類和適用條件
三、不起訴的程序
四、對不起訴決定的救濟
第十七章 第一審程序
第一節(jié) 第一審程序概述
一、第一審程序的概念
二、第一審程序的任務和意義
第二節(jié) 公訴案件的第一審程序
一、開庭審判前的準備
二、法庭審判
三、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的期限
四、法庭審判筆錄
五、法庭秩序
六、延期審理
第三節(jié) 自訴案件的第一審程序
一、自訴案件的受理
二、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的特點
第四節(jié) 簡易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
三、簡易審判程序的特點
四、簡易程序的決定適用和審判程序
第五節(jié) 速裁程序
一、速裁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速裁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和條件
三、速裁案件的審理程序
四、速裁程序的轉處
第六節(jié) 判決、裁定和決定
一、判決的概念和種類
二、裁定的概念、特征和適用
三、決定的概念、分類和適用
第十八章 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jié) 第二審程序概述
一、兩審終審制
二、第二審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三、第二審程序的功能
第二節(jié) 第二審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第二審程序的主體
二、上訴、抗訴的理由
三、上訴、抗訴的期限
四、上訴、抗訴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節(jié) 第二審程序的審判
一、全面審理原則
二、對第二審案件的審判方式和程序
三、對第二審案件的處理
四、第二審案件的審判期限
第四節(jié) 上訴不加刑原則
一、上訴不加刑的概念和意義
二、上訴不加刑的適用
第十九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一節(jié) 死刑復核程序概述
一、死刑復核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二、死刑復核程序的功能
第二節(jié) 死刑立即執(zhí)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一、死刑立即執(zhí)行案件的核準權
二、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案件的報請復核
三、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案件的復核
四、檢察機關對死刑復核的法律監(jiān)督
第三節(jié) 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一、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案件的核準權
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案件的報請復核
三、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案件的復核
第二十章 審判監(jiān)督程序
第一節(jié) 審判監(jiān)督程序概述
一、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概念和性質
二、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特征
三、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功能
第二節(jié) 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提起
一、申訴的概念、效力、理由和救濟
二、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條件
三、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主體
第三節(jié) 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對案件的重新審判
一、重新審判的程序
二、重新審判的審理期限
三、重新審判的處理方式
第二十一章 執(zhí)行
第一節(jié) 執(zhí)行概述
一、執(zhí)行的概念和特點
二、執(zhí)行的對象和機關
第二節(jié) 各種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程序
一、死刑立即執(zhí)行判決的執(zhí)行
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決的執(zhí)行
三、有期徒刑緩刑、拘役緩刑的執(zhí)行
四、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執(zhí)行
五、罰金、沒收財產(chǎn)的執(zhí)行
六、無罪判決和免除刑罰判決的執(zhí)行
第三節(jié) 執(zhí)行的變更
一、死刑執(zhí)行的變更
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的變更
三、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
第一節(jié) 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概述
一、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的概念和適用范圍
二、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的法律淵源
第二節(jié) 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的方針和原則
一、教育、感化、挽救方針
二、分案處理原則
三、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原則
四、審理不公開原則
五、全面調查原則
六、迅速簡易原則
第三節(jié) 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
二、全程法律援助制度
三、社會調查制度
四、附條件不起訴制度
五、犯罪記錄的封存和保密制度
第四節(jié) 未成年人案件的具體訴訟程序
一、立案程序
二、偵查程序
三、起訴程序
四、審判程序
五、執(zhí)行程序
第二十三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一節(jié)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概述
一、當事人和解程序的概念與特征
二、當事人和解程序的價值與功能
第二節(jié) 當事人和解程序適用的條件與案件范圍
一、當事人和解程序適用的條件
二、當事人和解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
第三節(jié) 當事人和解的具體程序與對案件的處理
一、當事人和解的具體程序
二、當事人和解公訴案件的處理
第二十四章 缺席審判程序
第一節(jié) 缺席審判程序概述
一、缺席審判程序的概念
二、缺席審判程序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缺席審判程序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
一、針對潛逃境外的被告人進行的缺席審判
二、針對患有嚴重疾病被告人的缺席審判
三、針對死亡被告人的缺席審判
第三節(jié) 缺席審判的具體程序
一、缺席審判案件的管轄和審判組織
二、人民法院審查案件程序
三、傳票和起訴狀副本的送達方式
四、缺席審判中的辯護
五、缺席審判的上訴程序
六、缺席審判的重新審理程序
第二十五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第一節(jié) 沒收違法所得程序概述
一、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概念
二、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性質和功能
第二節(jié) 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適用范圍及管轄
一、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案件類型
二、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適用條件
三、沒收違法所得案件的管轄
第三節(jié) 沒收違法所得的具體程序
一、啟動程序
二、審理程序
三、裁定程序
四、上訴、抗訴程序
五、回轉程序
第二十六章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yī)療程序
第一節(jié) 強制醫(yī)療程序概述
一、強制醫(yī)療程序的概念
二、強制醫(yī)療程序的適用對象
第二節(jié) 強制醫(yī)療的適用程序
一、申請與管轄
二、審查與處理
三、審理與裁判
四、強制醫(yī)療的救濟
第四部分 國際法學(75分)
國際法學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國際公法學》(第二版),《國際公法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國際法學考查內容
緒論
第一節(jié) 國際法的重要性與國際法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國際法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國際法的貢獻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法觀點
二、列寧的國際法立場
第三節(jié) 中國國際法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中國國際法學
二、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中國國際法學
三、新時代中國國際法觀念的提升與創(chuàng)新
第一章 國際法的性質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國際法的概念與特征
一、國際法的名稱與定義
二、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征
三、國際法效力的根據(jù)與范圍
第二節(jié) 國際法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現(xiàn)代國際法的發(fā)展
二、當代國際法的趨勢與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中國與國際法
一、中國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國際法
二、新中國對現(xiàn)代國際法的貢獻
第二章 國際法的淵源
第一節(jié) 國際法淵源的內涵與類別
一、國際法淵源的內涵
二、國際條約
三、國際習慣
四、一般法律原則
五、司法判例
六、公法學家的學說
七、國際組織的決議
八、單邊行為在國際法上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國際法淵源的位階與強行法
一、國際法淵源的位階
二、國際強行法
第三節(jié) 國際法的編纂
一、國際法編纂的含義與類型
二、聯(lián)合國編纂國際法的活動
第三章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學說
一、一元論
二、二元論
三、協(xié)調論
第二節(jié) 國際法在國內的適用
一、國際法在國內適用的方式
二、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沖突及其解決
三、國際法在中國的適用
第三節(jié) 國內法對國際法的影響
一、國內法對國際法實體規(guī)則的影響
二、國內法對國際法程序規(guī)則的影響
第四章 國際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jié) 概述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地位與貢獻
第二節(jié) 國際法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
一、主權平等原則
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
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
四、不干涉內政原則
五、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
六、民族自決原則
七、國際合作原則
八、保護基本人權原則
第五章 國際法的主體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國際法主體的概念
二、國際法主體的范圍
第二節(jié) 國際法主體的種類
一、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二、國際組織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三、爭取獨立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第三節(jié) 個人的國際法地位問題
一、自然人作為國際法的主體問題
二、法人作為國際法的主體問題
第六章 國際法上的
第一節(jié) 的要素與類型
一、國際法上的構成要素
二、的類型
第二節(jié) 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一、獨立權
二、平等權
三、自衛(wèi)權
四、管轄權
第三節(jié) 豁免
一、豁免的概念
二、豁免原則的發(fā)展
三、豁免的主體
四、不得援引豁免的訴訟
五、豁免權的放棄
第四節(jié) 國際法上的承認
一、承認的概念與方式
二、承認
三、政府承認
第五節(jié) 國際法上的繼承
一、國際法上繼承的概念
二、繼承
三、政府繼承
第七章 國際組織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國際組織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jié) 聯(lián)合國及其法律制度
一、聯(lián)合國概述
二、聯(lián)合國的宗旨與原則
三、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
四、聯(lián)合國的主要機關及其職權
第三節(jié) 專門性國際組織及其法律制度
第四節(jié) 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及其法律制度
一、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建立與發(fā)展
二、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基本特征
三、區(qū)域性國際組織與全球性國際組織的法律關系
第五節(jié) 中國與國際組織
中國與聯(lián)合國
第八章 國際法上的個人
第一節(jié) 個人的國籍
一、國籍的概念及意義
二、國籍的取得與喪失
三、國籍的抵觸(沖突)及其解決
四、中國的國籍法
第二節(jié) 外國人的法律地位與待遇
一、外國人的概念與法律地位
二、外國人待遇的一般原則
三、外交保護
四、中國對外國人的管理制度
第三節(jié) 引渡和庇護
一、引渡
二、庇護
第四節(jié) 難民
一、難民和國際難民法的概念
二、難民身份的確定
三、難民的法律地位
四、中國保護難民的基本立場和實踐
第九章 國際人權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國際人權法的淵源
第二節(jié) 國際人權法保護的對象與范圍
一、國際人權法保護的對象
二、國際人權法保護的權利范圍與類型
第三節(jié) 國際人權保護的監(jiān)督機制
一、國際監(jiān)督機制
二、國內監(jiān)督機制
第四節(jié) 中國關于人權問題的基本立場與實踐
一、中國關于人權問題的基本立場
二、中國積極踐行人權保護的努力與成就
第十章 領土法
第一節(jié) 領土的概念與構成
一、領土的概念
二、領土的構成
第二節(jié) 領土的取得與變更
一、傳統(tǒng)國際法取得領土的方式
二、現(xiàn)代國際法變更領土的方式
三、領土爭端及其解決
第三節(jié) 領土主權及其限制
一、領土主權
二、對領土主權的限制
第四節(jié) 邊界和邊境制度
一、邊界的形成與劃分
二、邊境制度
三、中國的邊界現(xiàn)狀
第五節(jié) 南極和北極
一、南極的法律地位
二、北極的法律地位
第十一章 國際海洋法
第一節(jié) 國際海洋法的發(fā)展
一、海洋的重要性
二、國際海洋法的概念
三、國際海洋法的編纂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領海與毗連區(qū)
一、領海的概念與法律地位
二、領?;€與領海寬度
三、海岸相向或相鄰間領海界限的劃定
四、毗連區(qū)制度
五、中國的領海與毗連區(qū)法
第三節(jié) 專屬經(jīng)濟區(qū)
一、專屬經(jīng)濟區(qū)概念的形成
二、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法律地位
三、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法律制度
四、中國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制度
第四節(jié) 大陸架制度
一、大陸架的概念
二、大陸架的法律地位
三、相鄰或相向間大陸架的劃界問題
四、中國的大陸架制度
第五節(jié) 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及群島水域
一、用于國際通行的海峽與過境通行制度
二、群島與群島國
三、南海諸島、釣魚島的法律地位
第六節(jié) 公海
一、公海的概念與法律地位
二、公海的法律制度
第七節(jié) 國際海底區(qū)域制度
一、國際海底區(qū)域的概念及其意義
二、國際海底區(qū)域的法律地位
三、國際海底區(qū)域的開發(fā)與管理制度
四、關于執(zhí)行《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十一部分的協(xié)定
第十二章 空間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空氣空間法
一、空氣空間法的法律淵源
二、空氣空間的法律地位
第三節(jié) 外層空間法
一、外層空間法的法律淵源
二、外層空間的法律地位
第十三章 條約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條約的概念與特征
二、條約的名稱與種類
三、條約法的編纂
第二節(jié) 條約的締結
一、締約權能
二、締約程序
三、條約的加入
四、條約的保管、登記與公布
五、中國的締結條約程序法
第三節(jié) 條約的保留
一、條約保留的定義
二、條約保留的范圍
三、條約保留的接受與反對及其法律效果
四、條約保留的程序
第四節(jié) 條約的生效與暫時適用
一、條約的生效
二、條約的暫時適用
三、條約的有效期
第五節(jié) 條約的遵守與適用
一、條約必須遵守
二、條約的適用
第六節(jié) 條約與第三方
一、條約的相對效力原則
二、條約為第三方創(chuàng)設權利
三、條約為第三方創(chuàng)設義務
第七節(jié) 條約的解釋
一、條約解釋的含義
二、條約解釋的主體
三、條約解釋的原則與基本方法
第八節(jié) 條約的修訂、終止與無效
一、條約的修訂
二、條約的無效
三、條約的終止及暫停施行
第十四章 外交與領事關系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外交與外交關系
二、外交關系法的編纂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外交關系機關與外交人員
一、國內外交機關
二、外交代表機關
三、特別使團
四、外交團
五、外交代表職務的終止
第三節(jié) 外交特權與豁免
一、外交特權與豁免的根據(jù)
二、使館的特權與豁免
三、使館人員的特權與豁免
四、特別使團及其人員的特權與豁免
五、外交代表機關及其人員對接受國的義務
六、防止和懲處侵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
第四節(jié) 領事關系法
一、領事特權與豁免
二、領館及其人員對接受國的義務
第五節(jié) 中國關于外交與領事工作的立法和制度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四、有關領事保護與協(xié)助工作的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國際責任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國際責任的概念
二、聯(lián)合國框架下有關國際責任的編纂活動
三、國際責任制度的新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
一、國際不法行為責任的概念
二、國際不法行為責任的構成要件
三、國際不法行為責任的免責事由
四、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形式
第三節(jié) 國際法不加禁止行為造成損害性后果的國際責任
一、國際法不加禁止行為造成損害性后果的國際責任的概念及適用范圍
二、國際法不加禁止行為造成損害性后果的國際責任的構成要件
三、國際法不加禁止行為造成損害性后果的國際責任的形式
第十六章 國際爭端解決法
第一節(jié) 國際爭端的特征與類型
一、國際爭端的概念與特征
二、國際爭端的類型
三、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
第二節(jié) 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方法
一、談判與協(xié)商
二、斡旋與調停
三、其他方法
第三節(jié) 國際爭端的法律解決方法
一、仲裁
二、司法或準司法方法
第四節(jié) 中國解決國際爭端的立場與實踐
一、一貫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二、堅持協(xié)商與談判為首選方法
三、不排除法律方法或準司法方法
第十七章 國際刑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國際刑法的概念與特征
二、國際刑事司法機構
第二節(jié) 國際罪行
一、種族滅絕罪
二、反人道罪
三、戰(zhàn)爭罪
四、侵略罪
第三節(jié) 國際刑事責任的原則
一、個人刑事責任
二、指揮官責任
三、身份不免責
四、執(zhí)行命令引起的刑事責任
第十八章 國際人道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形成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國際人道法的適用范圍與特點
一、適用范圍
二、基本特點
第三節(jié) 對戰(zhàn)爭受難者的保護
一、保護體系的形成
二、保護體系的基本原則
三、保護體系的內容及范圍
第四節(jié) 對作戰(zhàn)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一、區(qū)分原則
二、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則
三、比例原則
第五節(jié) 戰(zhàn)俘待遇
一、戰(zhàn)斗員地位的基本定義
二、戰(zhàn)俘的權利與義務
三、反恐及戰(zhàn)俘的最新發(fā)展
法律碩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