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考真題是備考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資料,通過做歷年法考真題可以熟悉法考每年的出題思路,了解法考考試題型的變化趨勢。為幫助大家備考,希賽網(wǎng)法考頻道為大家整理了歷年法考真題,一起來練習下吧。
希賽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2011年司法考試真題答案及解析,以下為卷一第二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題,每題1分,共50分。
11、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qū)基層法院在民事審判中試點“小額速裁”,對法律關系單一、事實清楚、爭議標的額不足1萬元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制度。關于該審判方式改革體現(xiàn)出的價值取向,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節(jié)約司法成本
B.促進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開
【答案】AC
【解析】
A選項,司法成本指的是在整個司法活動中消耗的社會資源,又可稱之為司法資源或司法投入,指司法機關,訴訟參與人在進行具體案件的訴訟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要素的總和。實行“小額速裁”,一審終審可促使糾紛得到迅速解決,節(jié)約了司法成本。A項正確。
B選項,司法的民主性是指司法應充分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審判活動應體現(xiàn)民主性,并應受到人民的有效監(jiān)督。本題涉及到司法成本與司法效率,沒有提及司法民主,故B項錯誤。
C選項。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資源的投入與辦結案件及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是解決司法資源如何配置的問題。司法效率追求的是以盡可能合理、節(jié)約的司法資源,謀取最大限度地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保障和對社會成員合法權益的保護。提高司法效率,就要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履行職責時,在堅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認真、及時、有效地工作,盡可能地縮短訴訟周期,降低訴訟成本,力求在法定期限內盡早結案,取得最大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實行“小額速裁”,一審終審,加快糾紛的解決,提高了司法效率。C項正確。
D選項,審判公開,意味著讓特定的人或者不特定的人了解司法活動的內容和過程,了解司法活動中的訴訟文書、證據(jù)材料,從而使司法活動在不同程度上為社會大眾所知曉。本題涉及的是司法成本與司法效率的問題,沒有提及推進審判公開,故D項錯誤。
12、2011年7月5日,某公司高經(jīng)理與員工在飯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別開車了,“酒駕”已入刑,咱把車推回去。隨后,高經(jīng)理在車內掌控方向盤,其他人推車緩行。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如機動車未發(fā)動,只操縱方向盤,由人力或其他車輛牽引,不屬于酒后駕車。但交警部門指出,路上推車既會造成后方車輛行駛障礙,也會構成對推車人的安全威脅,建議酒后將車置于安全地點,或找人代駕。鑒于我國對“酒后代駕”缺乏明確規(guī)定,高經(jīng)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駕服務規(guī)則》,包括總則、代駕人、被代駕人、權利與義務、代為駕駛服務合同、法律責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條郵寄給立法機關。關于高經(jīng)理和公司員工拒絕“酒駕”所體現(xiàn)的法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法的指引作用
B.法的評價作用
C.法的預測作用
D.法的強制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法的作用。法的作用分為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強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過規(guī)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實現(xiàn)的,它涉及的對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為。
法的評價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斷、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評價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對他人的行為的評價,這是區(qū)別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為)和評價作用(涉他人的行為)的關鍵所在。
法的預測作用是指人們可以根據(jù)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說,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這里的人們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包括機關的行為。
法的強制作用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xiàn),運用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強制作用只能針對違法犯罪人的行為,如果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那么法的強制作用就不能顯現(xiàn)。
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法律規(guī)范對人們今后的行為發(fā)生的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教育作用針對的是一般人的行為。例如,通過對違法行為實施法律制裁不僅對違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對一般人產(chǎn)生了教育性影響。
本案中,因法律禁止“酒駕”,故高經(jīng)理和公司員工拒絕“酒駕”,表明其行為受到法律的指引,體現(xiàn)了法的指引作用,沒有體現(xiàn)法的評價、預測和強制作用。故A項正確,B、C、D項錯誤。
13、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處于大城市“陌生人社會”的人群會更多地強調程序公正,選擇訴諸法律解決糾紛;處于鄉(xiāng)村“熟人社會”的人群則會更看重實體公正,傾向以調解、和解等中國傳統(tǒng)方式解決糾紛。據(jù)此,關于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理解與接受方式,下列哪一說法是不準確的?
A.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對性、社會差異性
B.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方式既應符合法律規(guī)定,又要合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適用于“陌生人社會”,實體公正只適用于“熟人社會”
D.程序公正以實體公正為目標,實體公正以程序公正為基礎
【答案】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公平正義的有關內容。公平,是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正義是指公正,公平正直,沒有偏私。公平正義樸素的含義包括懲惡揚善、是非分明、辦事公道、態(tài)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勻等內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全體成員能夠按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xiàn)權利和義務,并受到法律的保護。
A選項,人們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受周圍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因此,對公平正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A項正確不應選。
B選項,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方式既應符合法律規(guī)定,又要合于情理,反映社會整體價值觀和公眾利益,才能為社會公眾認可并接受。B項正確不應選。
C選項,“公平正義”既要求實體公正,也要求程序公正,只是說在“陌生人社會”與“熟人社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排斥。C項錯誤應選。
D選項考查實體公正與程序公證的關系,程序正當是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方式與載體。正義不僅應當實現(xiàn),而且應當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程序是運送正義的方式。程序正當,是指立法、行政和執(zhí)法司法機關的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規(guī)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學性,保證案件及時正確處理,確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權保障、權力制約與監(jiān)督等價值目標得以實現(xiàn)。確保充分參與、裁判中立、程序公開和程序約束。因此,程序公正以實體公正為目標,實體公正以程序公正為基礎。D項正確不應選。
14、下列哪些選項屬于積極義務的范疇?
A.子女贍養(yǎng)父母
B.嚴禁刑訊逼供
C.公民依法納稅
D.緊急避險
【答案】AC
【解析】
本題考查義務的分類。義務具有強制履行的性質,義務人對于義務的內容不可隨意轉讓或違反。義務在結構上包括兩個部分:第一,義務人必須根據(jù)權利的內容作出一定的行為。在法學上被稱為“作為義務”或“積極義務”,如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子女、納稅、服兵役等。第二,義務人不得作出一定行為內容的義務,稱為“不作為義務”或“消極義務”,例如,不得破壞財產(chǎn),禁止非法拘禁,嚴禁刑訊逼供等。
A選項,贍養(yǎng)父母是子女須為一定作為的義務,屬于積極義務。A項正確。
B選項,嚴禁刑訊逼供,是禁止人們作出一定的行為,屬于消極義務。B項錯誤。
C選項,依法納稅,需要公民積極繳納一定稅款,屬于積極義務。C項正確。
D選項,緊急避險屬于一項權利,而非義務。D項錯誤。
15、011年7月5日,某公司高經(jīng)理與員工在飯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別開車了,“酒駕”已入刑,咱把車推回去。隨后,高經(jīng)理在車內掌控方向盤,其他人推車緩行。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如機動車未發(fā)動,只操縱方向盤,由人力或其他車輛牽引,不屬于酒后駕車。但交警部門指出,路上推車既會造成后方車輛行駛障礙,也會構成對推車人的安全威脅,建議酒后將車置于安全地點,或找人代駕。鑒于我國對“酒后代駕”缺乏明確規(guī)定,高經(jīng)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駕服務規(guī)則》,包括總則、代駕人、被代駕人、權利與義務、代為駕駛服務合同、法律責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條郵寄給立法機關。關于交警部門的推車前行不屬于“酒駕”的解釋,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屬于司法解釋
B.屬于行政解釋
C.直接運用了類比推理
D.運用了演繹推理
【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察法律解釋。
A選項,司法解釋是法律解釋的一種,屬正式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說明。中國的司法解釋一般特指由較高人民法院和較高人民檢察院根據(jù)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交警部門并非司法機關,無權作出司法解釋。A項錯誤應選。
B選項,行政解釋,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有關法律法規(guī)如何具體應用貫徹的問題所作的說明。但只有特定的行政機關才有權進行行政解釋,本題中的“交警部門”無權作出行政解釋。B項錯誤應選。
C選項,類比推理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有部分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推理。簡稱類推、類比。它是以關于兩個事物某些屬性相同的判斷為前提,推出兩個事物的其他屬性相同的結論的推理。從題中可看出,“交警部門”在作出解釋時沒有采用類推解釋。C項錯誤應選。
D選項,演繹推理又稱三段論推理,是由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組成,大前提是一般原理(規(guī)律),即抽象得出一般性、統(tǒng)一性的成果;小前提是指個別對象,這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從這個推理,然后得出結論。又稱從規(guī)律到現(xiàn)象的推理。是從普通回到特殊再回到個別。演繹推理正確的條件:若大小前提正確,則結論正確;若大前提或小前提錯誤,則結論錯誤。本題中“交警部門”對“推車”和“酒后駕駛”的對比論證,屬于演繹推理。D項正確不應選。
16、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主權”的論述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之一。下列哪一憲法原則準確體現(xiàn)了人民主權思想?
A.尊重和保障人權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C.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民主權原則。
A選項,該項體現(xiàn)的是基本人權原則。A項錯誤。
B選項,人民主權是指主權歸屬的主體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權意味著的一切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授予,權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與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參與權力的運轉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夠共享經(jīng)濟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對權力進行有效地監(jiān)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權力的最終擁有者,權力為人民服務,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B項正確。
C選項,該項體現(xiàn)的是法治原則。C項錯誤。
D選項,該項體現(xiàn)的是依法治國原則。D項錯誤。
17、中國古代社會一些啟蒙作品多涉及到當世的法律觀念和司法制度,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體現(xiàn)?
A.《幼學瓊林》:“世人惟不平則鳴,圣人以無訟為貴”
B.《弟子規(guī)》:“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C.《增廣賢文》:“禮義生于富足、盜出于貧窮”
D.《女兒經(jīng)》:“遵三從,行四德,習禮義,看古人,多賢德,為法則”
【答案】ABCD
【解析】
A選項,“世人惟不平則鳴,圣人以無訟為貴”反映了“無訟是求”的思想。A項正確。
B選項,“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反映了輕視權利,忍讓,息訟的法律思想。B項正確。
C選項,只有實現(xiàn)物質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能產(chǎn)生禮義,否則就會滋生盜賊,這反映出法制必須建立在一定經(jīng)濟基礎之上。C項正確。
D選項,這里要求女子遵守三從四德,學習禮義,溫良賢德,這是古代法律對女子行為品德的要求。D項正確。
18、2011年7月5日,某公司高經(jīng)理與員工在飯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別開車了,“酒駕”已入刑,咱把車推回去。隨后,高經(jīng)理在車內掌控方向盤,其他人推車緩行。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如機動車未發(fā)動,只操縱方向盤,由人力或其他車輛牽引,不屬于酒后駕車。但交警部門指出,路上推車既會造成后方車輛行駛障礙,也會構成對推車人的安全威脅,建議酒后將車置于安全地點,或找人代駕。鑒于我國對“酒后代駕”缺乏明確規(guī)定,高經(jīng)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駕服務規(guī)則》,包括總則、代駕人、被代駕人、權利與義務、代為駕駛服務合同、法律責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條郵寄給立法機關。關于高經(jīng)理起草的《酒后代駕服務規(guī)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屬于民法商法規(guī)則
B.是立法議案
C.是法的正式淵源
D.是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察法的淵源。
A選項,根據(jù)《立法法》規(guī)定,只有有權機關才可以根據(jù)職權或授權制定民法商法律文件。高經(jīng)理作為自然人,無權作出民商法規(guī)則。A項錯誤應選。
B選項,根據(jù)《立法法》規(guī)定,只有特定的機關和人員,才擁有立法的提案權。B項錯誤應選。
C選項,法的正式淵源是指具有明文規(guī)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直接作為法律人的決定的大前提的規(guī)范來源的那些資料,如憲法、法律、法規(guī)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機關根據(jù)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guī)范性文件。C項錯誤應選。
D選項,規(guī)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fā)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guī)范性文件。高經(jīng)理作為自然人無權擬定規(guī)范性文件,且其擬定的文件也不具有約束和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性質。因此,該文件不屬于規(guī)范性文件。D項錯誤應選。
19、1943年,馬錫五任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他深入基層,依靠群眾,就地辦案,形式靈活,手續(xù)簡便,被總結為“馬錫五審判方式”。關于“馬錫五審判方式”體現(xiàn)的法治意義,下列哪一說法是準確的?
A.是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的典范
B.是努力樹立司法權威及司法為民的典范
C.是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借鑒國外法治經(jīng)驗的典范
D.是立足我國國情,堅持科學立法、維護法制統(tǒng)一的典范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法官職業(yè)道德中的司法為民原則。
A選項,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指公務人員依據(jù)依法行政的原則和觀念,按照法定職責和權限實施行政行為并承擔相應行政責任的能力水平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它是堅持依法行政的要求。A項錯誤。
B選項,“深入基層,依靠群眾,就地辦案,形式靈活,手續(xù)簡便”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堅持將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權威結合起來,是努力樹立司法權威及司法為民的典范。B項正確。
C選項,“馬錫五審判方式”是從國情出發(fā),沒有借鑒國外法治經(jīng)驗。B項錯誤。
D選項,堅持科學立法、維護法制統(tǒng)一屬于健全完善立法的要求,而本題說的是司法,不涉及立法的問題。D項錯誤。
20、關于清末變法修律,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在指導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終貫穿著“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tǒng)”的原則
B.在立法內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堅行君主專制體制和封建倫理綱?!安豢陕市懈淖儭?,一方面標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國之良規(guī),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
C.在編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變了傳統(tǒng)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
D.在法系承襲上,清末修律標志著延續(xù)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答案】ABC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清末的變法修律。
A選項,在指導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終貫穿著“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tǒng)”的方針,借用西方近現(xiàn)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堅持中國固有的封建制度內容,即成為統(tǒng)治者變法修律的基本宗旨。A項正確。
B選項,在內容上,清末新修訂的法律表現(xiàn)出封建專制主義傳統(tǒng)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清末修律一方面堅行君主專制體制和封建倫理綱?!安豢陕市懈淖儭?,在新修訂的法律中繼續(xù)保持肯定和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標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國之良規(guī),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大量引進西方法律理論、原則、制度和法律術語,使得保守落后的封建法律內容與先進的近現(xiàn)代法律形式同時呈現(xiàn)在這些新的法律法規(guī)之中。B項正確。
C選項,在法典編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變了傳統(tǒng)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分別制定、頒布或起草了憲法、刑法、民法、商法、訴訟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規(guī),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C項正確。
D選項,隨著變法修律,中國封建法律制度的傳統(tǒng)格局被打破,不僅傳統(tǒng)的諸法合體的形式被拋棄,而且中華法系“依倫理而輕重其刑”也受到極大沖擊,通過大規(guī)模立法,參照西方資產(chǎn)階級法律體系和法律原則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體制,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D項正確。
法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