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考真題是備考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資料,通過做歷年法考真題可以熟悉法考每年的出題思路,了解法考考試題型的變化趨勢。為幫助大家備考,希賽網(wǎng)法考頻道為大家整理了歷年法考真題,一起來練習下吧。
希賽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2012年司法考試真題答案及解析,以下為卷二第九部分。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85題,每題2分,共70分。
81、田某認為區(qū)人社局記載有關他的社會保障信息有誤,要求更正,該局拒絕。田某向法院起訴。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田某應先申請行政復議再向法院起訴
B.區(qū)人社局應對拒絕更正的理由進行舉證和說明
C.田某應提供區(qū)人社局記載有關他的社會保障信息有誤的事實根據(jù)
D.法院應判決區(qū)人社局在一定期限內(nèi)更正
【答案】BC
【知識點】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相關制度
【解析】
選項A考查政府信息公開案件中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因此,田某與人社局之間的行政爭議并不屬于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政復議前置的范圍,A選項錯誤。
選項B考查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被告拒絕向原告提供政府信息的,應當對拒絕的根據(jù)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說明理由義務的情況舉證,B選項正確,
選項C考查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原告起訴被告拒絕更正政府信息記錄的,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過更正申請以及政府信息與其自身相關且記錄不準確的事實根據(jù),C選項正確。
選項D考查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的裁判。告依法應當更正而不更正與原告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nèi)更正。尚需被告調(diào)查、裁量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nèi)重新答復。被告無權更正的,判決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D項中作出何種判決仍然要視情況而定,D選項錯誤。
82、村民甲帶領乙、丙等人,與造紙廠協(xié)商污染賠償問題。因對提出的賠償方案不滿,甲、乙、丙等人阻止生產(chǎn),將工人李某打傷。公安局接該廠廠長舉報,經(jīng)調(diào)查后決定對甲拘留15日、乙拘留5日,對其他人未作處罰。甲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受理。下列哪些人員不能成為本案的第三人?
A.丙
B.乙
C.李某
D.造紙廠廠長
【答案】AD
【知識點】行政訴訟第三人
【解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行政處罰案件中,通常存在兩種類型的第三人:(一)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受害人或加害人。一方起訴,一方?jīng)]有起訴,沒有起訴的一方為第三人;(二)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共同被處罰人。一方起訴,一方?jīng)]有起訴,沒有起訴的一方為第三人。根據(jù)題干,乙為共同被處罰人,李某為受害人,AD選項應選,BC選項不應選。
83、區(qū)公安分局以涉嫌故意傷害罪為由將方某刑事拘留,區(qū)檢察院批準對方某的逮捕。區(qū)法院判處方某有期徒刑3年,方某上訴。市中級法院以事實不清為由發(fā)回區(qū)法院重審。區(qū)法院重審后,判決方某無罪。判決生效后,方某請求賠償。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區(qū)檢察院和區(qū)法院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B.區(qū)公安分局為賠償義務機關
C.方某應當先向區(qū)法院提出賠償請求
D.如區(qū)檢察院在審查起訴階段決定撤銷案件,方某請求賠償?shù)模瑓^(qū)檢察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答案】AB
【知識點】刑事司法賠償?shù)馁r償義務機關
【解析】
A選項考查刑事司法賠償?shù)馁r償義務機關。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以及二審發(fā)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的,作出一審有罪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據(jù)此可知,本案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為區(qū)法院。因此,A選項和B選項錯誤,均應選。
C選項考查刑事司法賠償程序。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因此,C選項正確,不應選。
D選項考查刑事司法賠償?shù)馁r償義務機關。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據(jù)此,區(qū)檢察院應為賠償義務機關。因此,D選項正確,不應選。
84、規(guī)劃局認定一公司所建房屋違反規(guī)劃,向該公司發(fā)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要求公司在15日內(nèi)拆除房屋。到期后,該公司未拆除所建房屋,該局發(fā)出《關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要求公司在10日內(nèi)自動拆除,否則將依法強制執(zhí)行。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拆除所建房屋通知》與《關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性質不同
B.《關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系行政處罰
C.公司可以對《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提起行政訴訟
D.在作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時,規(guī)劃局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答案】AC
【知識點】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zhí)行
【解析】
A、B、C三個選項考查考查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zhí)行的區(qū)分?!恫鸪ǚ课萃ㄖ穼儆谛姓幜P,《關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屬于行政強制執(zhí)行的催告程序。因此,A選項和C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
D選項考查行政處罰簡易程序。行政處罰簡易程序僅限于對公民處以50以下、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的行政處罰,D選項錯誤。
85、法院應當受理下列哪些對政府信息公開行為提起的訴訟?
A.黃某要求市政府提供公開發(fā)行的2010年市政府公報,遭拒絕后向法院起訴
B.某公司認為工商局向李某公開的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yè)秘密向法院起訴
C.村民申請鄉(xiāng)政府公開財政收支信息,因鄉(xiāng)政府拒絕公開向法院起訴
D.甲市居民高某向乙市政府申請公開該市副市長的兼職情況,乙市政府以其不具有申請人資格為由拒絕公開,高某向法院起訴
【答案】BCD
【知識點】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受案范圍
【解析】
A選項考查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不予受理的案件?!耙笮姓C關提供政府公報、報紙、雜志、書籍等公開出版物,行政機關予以拒絕的。”屬于不予受理的范圍。A選項錯誤。
B選項、C選項和D選項考查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受理的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下列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拒絕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復的;(二)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在申請中要求的內(nèi)容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適當形式的;(三)認為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或者依他人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四)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拒絕更正、逾期不予答復或者不予轉送有權機關處理的;(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因此,BCD三個選項正確。
三、不定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本部分含86—100題,每題2分,共30分。
86、甲在國外旅游,見有人兜售高仿真人民幣,用1萬元換取10萬元假幣,將假幣夾在書中寄回國內(nèi)。(事實一)關于事實一的分析,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用1萬元真幣換取10萬元假幣,構成購買假幣罪
B.扣除甲的成本1萬元,甲購買假幣的數(shù)額為9萬元
C.在境外購買人民幣假幣,危害我國貨幣管理制度,應適用保護管轄原則審理本案
D.將假幣寄回國內(nèi),屬于走私假幣,構成走私假幣罪
【答案】AD
【知識點】購買假幣罪、罪數(shù)形態(tài)、刑法效力范圍
【解析】
A項,甲名為用1萬元真幣“換取”假幣,其實質上購買假幣,故說法正確。B項,甲行為侵害的法益是金融管理秩序,其所購買假幣的數(shù)額就是犯罪數(shù)額,不存在扣除成本的問題,該說法錯誤。C項,《刑法》第8條所規(guī)定的保護管轄,僅適用于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公民犯罪的情形。甲是中國公民,對其應適用《刑法》第7條關于屬人管轄的規(guī)定。D項,甲將假幣寄回國內(nèi)的行為,構成走私假幣罪,與購買假幣之間沒有牽連關系。因為甲的兩個行為分別侵害了金融管理秩序、海關監(jiān)管制度,應當成立數(shù)罪,而不能成立牽連犯。
87、趙氏調(diào)味品公司欲設加盟店,銷售具有注冊商標的趙氏調(diào)味品,派員工趙某物色合作者。甲知道自己不符加盟條件,仍找到趙某送其2萬元真幣和10萬元假幣,請其幫忙加盟事宜。趙某與甲簽訂開設加盟店的合作協(xié)議。(事實二)關于事實二的定性,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將2萬元真幣送給趙某,構成行賄罪
B.甲將10萬假幣冒充真幣送給趙某,不構成詐騙罪
C.趙某收受甲的財物,構成非工作人員受賄罪
D.趙某被甲欺騙而訂立合同,構成簽訂合同失職被騙罪
【答案】BC
【知識點】非工作人員受賄罪
【解析】
A項,甲將2萬元真幣送給趙某,構成對非工作人員行賄罪,而非(對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賄罪。A項說法錯誤。B項,甲將10萬元假幣冒充真幣送給趙某,其行為、故意都符合對非工作人員行賄罪的特征,不能評價為詐騙罪。B項正確。C項,趙某不具有工作人員的主體資格,其收受他人財物,妨害公司管理制度的,應構成非工作人員受賄罪。C項正確。D項,由于《刑法》第167條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的主體是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而趙某不具有這一主體資格,因而不構成該罪。D項說法錯誤。
88、甲加盟后,明知偽劣的“一滴香”調(diào)味品含有害非法添加劑,但因該產(chǎn)品暢銷,便在“一滴香”上貼上趙氏調(diào)味品的注冊商標私自出賣,前后共賣出5萬多元“一滴香”。(事實三)關于事實三的定性,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在“一滴香”上擅自貼上趙氏調(diào)味品注冊商標,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B.因“一滴香”含有害人體的添加劑,甲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賣出5萬多元“一滴香”,甲觸犯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D.對假冒注冊商標行為與出售“一滴香”行為,應數(shù)罪并罰
【答案】ABC
【知識點】罪數(shù)形態(tài)、法條競合
【解析】
A項在“一滴香”上擅自貼上趙氏調(diào)味品注冊商標,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根據(jù)較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二)》第69條的規(guī)定,未經(jīng)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1)非法經(jīng)營數(shù)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shù)額在3萬元以上的;(2)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jīng)營數(shù)額在3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shù)額在2萬元以上的;(3)其他情節(jié)嚴重的情形。故A項正確。B項甲銷售的食品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其應當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B項正確。C項甲銷售偽劣產(chǎn)品,犯罪金額是5萬元,符合《刑法》第140條的規(guī)定,構成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C項正確。D項對假冒注冊商標行為與出售“一滴香”行為,不應數(shù)罪并罰。根據(jù)2011年1月10日較高人民法院、較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chǎn)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實施侵犯知識產(chǎn)權犯罪,同時構成生產(chǎn)、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依照侵犯知識產(chǎn)權犯罪與生產(chǎn)、銷售偽劣商品犯罪中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D項錯誤。
89、張某到加盟店欲批發(fā)1萬元調(diào)味品,見甲態(tài)度不好表示不買了。甲對張某拳打腳踢,并說“漲價2000元,不付款休想走”。張某無奈付款1.2萬元買下調(diào)味品。(事實四)。關于事實四甲的定性,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應以搶劫罪論處
B.應以尋釁滋事罪論處
C.應以敲詐勒索罪論處
D.應以強迫交易罪論處
【答案】D
【知識點】強迫交易罪
【解析】
強迫交易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行和他人從事交易活動的行為,其手段是暴力、威脅。暴力,是指毆打、捆綁、強拉硬拽等損害他人人身健康安全的行為,暴力不限于直接針對人身實施;暴力致人傷殘的,只能限于輕傷范圍,不包括殺害、重傷行為在內(nèi),以殺害重傷等方式強買強賣商品的,構成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或搶劫罪,不構成本罪。同時,暴力應當是最廣義的暴力,其程度較為輕微,不需要達到搶劫罪中足以壓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由于本罪是擾亂市場秩序罪,暴力行為使被害人反抗存在一定困難時,即為已足。在本題中,甲對被害人使用的暴力在程度上較低,沒有達到足以壓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交易客觀存在,且交易的財物、對價關系基本合理,故對甲應定強迫交易罪,ABC項錯誤。
90、甲以銀行定期存款4倍的高息放貸,很快賺了錢。隨后,四處散發(fā)宣傳單,聲稱為加盟店籌資,承諾3個月后還款并支付銀行定期存款2倍的利息。甲從社會上籌得資金1000萬,高利貸出,賺取息差。(事實五)關于事實五的定性,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以同期銀行定期存款4倍的高息放貸,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
B.甲雖然虛構事實吸納巨額資金,但不構成詐騙罪
C.甲非法吸納資金,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D.對甲應以非法經(jīng)營罪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進行數(shù)罪并罰
【答案】BC
【知識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經(jīng)營罪、詐騙罪的界限
【解析】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具有以下特點:(1)未經(jīng)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jīng)營的形式吸收資金;(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nèi)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甲聲稱為加盟店籌資,承諾3個月后還款并支付銀行定期存款2倍的利息,實際上是以類似于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不構成詐騙罪,也不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當然就談不上數(shù)罪并罰問題。故BC項正確。
法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