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教育學部分
0.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的聯系稱為( )
A.教育規(guī)律
B.教育法規(guī)
C.教育原則
D.教育政策
1.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西方興起了批判教育學理論,其代表作之一是( )
A.斯普朗格的《教育與文化》
B.阿普爾的《教育與權力》
C.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D.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
2.明確提出“教育適應自然原則”的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洛克
C.烏申斯基
D.第斯多惠
3.在舊的社會制度下,可能會出現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新的社會制度建立后,舊的教育思想和理論還將繼續(xù)存在。這說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經濟的發(fā)展
B.教育滯后于政治經濟的發(fā)展
C.教育與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D.政治經濟決定教育的發(fā)展
4.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錯誤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繼承性
B.社會性
C.永恒性
D.獨立性
5.在全面發(fā)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聯系的,但又相對獨立,各自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質基礎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體育
D.勞動技術教育
6.現代社會出現了古代社會所沒有的工程、機電、航空之類的專業(yè)學校,這說明制約學制建立的因素是( )
A.社會意識形態(tài)
B.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C.本國文化歷史傳統
D.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7.在我國現代學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廢除受教育權性別和職業(yè)限制的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8.在對學校隱性課程的分類中,一般把教師無意識的言行對學生所產生影響而構成的課程稱之為( )
A.物質性隱性課程
B.制度性隱性課程
C.心理性隱性課程
D.活動性隱性課程
9.在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要改變長期以來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的哪一功能?( )
A.甄別與選拔
B.促進學生發(fā)展
C.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D.改進教學過程
10.提出直觀性教學原則的主要依據是( )
A.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B.遺忘的規(guī)律
C.學科的邏輯系統
D.教學內容的思想性
11.衡量一個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
A.品德認識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為
12.發(fā)達國家機器大工業(yè)生產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物質極大地豐富,因此,在這些國家中就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13.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之一是加強分科課程。
14.簡述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在人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了學生享有哪些權利?
16.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17.結合教學實際分析說明教學過程的五個基本階段。
二、2.心理學部分
0.具有音樂造詣的人聽到交響樂時,在腦中會產生與此相應的景象。這種心理現象是( )
A.聽覺
B.知覺
C.聯覺
D.直覺
1.在考場上,飛進的小鳥并沒有引起考生的注意,他們仍在奮筆疾書答卷。這體現的注意功能是( )
A.指向
B.選擇
C.保持
D.分配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智力的是( )
A.觀察力
B.記憶力
C.想象力
D.意志力
3.在人口總體中,智商分布基本上呈( )
A.正偏態(tài)
B.正態(tài)
C.“u”型
D.負偏態(tài)
4.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
A.發(fā)散思維
B.聚合思維
C.分析思維
D.抽象思維
5.成功后的狂喜、失敗后的絕望等情緒狀態(tài)是( )
A.應激
B.心境
C.激情
D.熱情
6.根據與動機相關聯的需要起源劃分,成就、交往、威信、贊譽等屬于( )
A.生理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遠景性動機
D.近景性動機
7.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是( )
A.動作技能
B.認知技能
C.運算技能
D.智力技能
8.對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記憶屬于( )
A.內隱記憶
B.情景記憶
C.程序性記憶
D.陳述性記憶
9.夢是在睡眠狀態(tài)下產生的正常心理現象。它屬于( )
A.有意想象
B.無意想象
C.創(chuàng)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0.個體基于過去經驗對其周圍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稱為( )
A.需要
B.動機
C.興趣
D.態(tài)度
11.王瑩穿的新款服裝在學校招來了許多同學異樣的目光,第二天就不再穿這件衣服上學了。這種心理現象是( )
A.從眾
B.服從
C.遵從
D.依從
12.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首先請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談梅生津”屬于第一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
13.無論何種程度的焦慮狀態(tài)對考試都是有害的。
14.如何遵循感知規(guī)律促進直觀教學?
15.比較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特點。
16.簡述意志的定義及其特征。
17.結合教育實踐,論述學校教育對學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