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人高考專升本民法知識點之時效和期間

成人高考 責任編輯:楊銳頻 2021-05-20

摘要:報考2021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法學類專業(yè)的考生,需要考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民法,民法涵蓋的考點比較多,而且需要考生準確記憶。本文為大家提供2021成人高考專升本民法知識點之時效和期間,供大家復習使用!

點擊查看>>2021成人高考專升本民法復習資料

第七章時效和期間

復習內容

一、時效的概念與類型

(一)時效的概念

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tài)持續(xù)地達到一定期間而發(fā)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實。 時效是一種期限,但又與一般期限不同,須有下列三要素:

1.一定事實狀態(tài)的持續(xù)存在。所謂一定的事實狀態(tài)是指占有某物、不行使權利等事實。

2.經過一定的期間,即一定的事實狀態(tài)持續(xù)經過一定期間,這一期間謂之“時效期間”。時效期間為多久,應依法律的規(guī)定,故屬法定期間。

3.發(fā)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即發(fā)生權利得失的效果。一定的事實狀態(tài)持續(xù)經過一定的期間后,當事人或因此取得權利,或因此失去權利。時效對民事權利所生的得失效果,是時效的功能之所在。

時效的法律性質是:

1.就時效對民事法律關系的效果而言,時效屬法律事實;而就時效的期間經過不受當事人意志的作用而言,時效屬事件。

2.時效期間由法律強行規(guī)定,當事人不得約定更改或預先拋棄,所以時效期間屬法定期間。

3.期間須與一定的事實狀態(tài)結合才發(fā)生一定的效果,亦即無一定事實狀態(tài)與之結合,無時效的效果存在。

(二)時效分為取得時效和訴訟時效

依時效的事實狀態(tài)要素和法律效果要素劃分為兩類:取得時效和訴訟時效。

取得時效,是指占有他人財產于時效期間屆滿時取得該財產所有權的時效。因其事實狀態(tài)須占有財產,故亦稱“占有時效”。取得時效的命名是相對于法律效果而言的。我國現(xiàn)行民法沒有關于取得時效的規(guī)定。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持續(xù)不行使權利而于時效期間屆滿時消滅其請求權的時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只是喪失請求權,亦即使權利人喪失依訴訟程序請求保護其權利的“權利”,該“權利”學理上謂之“勝訴權”。權利人喪失勝訴權,但其權利的受領保持力仍存在,即義務人自愿履行義務時,權利人仍有受領權,義務人履行義務后不得以不知道訴訟時效已過為由,要求返還已給付的履行。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只是消滅權利的最主要的效力,而非實體權利的全部消滅。就其消滅的最主要的效力,亦即請求權效力而言,訴訟時效又謂之“消滅時效”。

二、訴訟時效

(一)訴訟時效的意義

訴訟時效的意義主要在于促使權利人即時行使權力,便于人民法院以司法審判的方式更好地保護 民事權利。長期不行使權力,一旦發(fā)生爭議,會導致司法審判對有關事實、證據(jù)認定困難。訴訟時效的 設置,一方面可以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人民法院及時解決其他民事爭議。

(二)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qū)別

所謂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是指某種權利存續(xù)的法定期間。權利人若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 權利,除斥期間屆滿后,該項權利即告消滅。例如,《合同法》規(guī)定,對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具有撤 銷權的當事人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權利即消滅。這里 的1年期間就是撤銷權的除斥期間。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都是因為時間的經過而引起權利變動,兩 者主要有以下區(qū)別:

1.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間屆滿的法律效力是某項實體權利消滅;而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只是消滅勝訴權,不消滅實體權利。

2.適用的條件不同。除斥期間屆滿,法院可依職權主動適用有關規(guī)定,無需當事人提出主張,義務人自愿履行的,也可以請求法院追回;訴訟時效屆滿后,債務人自愿履行的,不能再要求返還。

3.期間不同。除斥期間是一個不變期間,法律規(guī)定多長時間,就固定為多長時間,不能變動;而訴訟時效則可因各種原因中止、中斷甚至延長。

(三)訴訟時效的種類

我國民法設立了兩種訴訟時效,即普通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

1.普通訴訟時效

普通訴訟時效是指由民法規(guī)定的,適用于普通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時效。依《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可分為以下三類:

(1)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睹穹ㄍ▌t》第135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即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是2年。

(2)短期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6條規(guī)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摹?、“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四種情形,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從適用短期時效的情況看,多屬證據(jù)容易滅失或現(xiàn)物(錢)交易,其糾紛宜從速解決,故時效期間較一般為短。

(3)長期訴訟時效,指期間為20年的訴訟時效?!睹穹ㄍ▌t》規(guī)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它和2年的一般訴訟時效不同之點在于起算時間不同,而且適用于“不知道其權利被侵害”的特殊條件下。《繼承法》第8條關于“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的規(guī)定,除了起算的時間外,其延長也適用《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

2.特殊訴訟時效

有的時候,對于一些特殊的民事權利,法律上認為有必要適用更長一些或者更短一些的訴訟時效期間,因此進行了特別的規(guī)定。比如,《民法通則》第136條規(guī)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這里主要考慮的是時間過長會使得這些種類的案件在舉證上發(fā)生困難,所以規(guī)定得要短一些。有的特別訴訟時效期間比普通訴訟時效期間要長些。

(四)訴訟時效的計算

訴訟時效的開始,也叫訴訟時效的起算。對于時效期間的起算,依照《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是權利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由于債權的特點不同,有關時效的起算點也不同,具體是:

1.未定有清償期的債權

未定有清償期的債權,自債權成立時起算;定有清償期的債權,自期限屆滿時起算。

2.附停止條件的請求權

自條件成就之時起算,因為條件成就前,其權利尚屬不可行使的期待權。

3.損害賠償請求權

應視請求權發(fā)生的事實性質而定。

(1)對于因債務不履行而發(fā)生的債權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學理上有兩種不同的見解:

“債權同一說”,認為此項請求權僅為原債權的變形,并非新債權,故其時效起算應與原債權保持同一,亦即仍應從債權成立或期限屆滿時起算。

“債務不履行時說”,認為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對債務不履行的救濟手段,在原債權的履行請求權罹于訴訟時效后,其仍應存在,否則失去其救濟之意義。而且只有債務不履行時,始發(fā)生損害賠償請求權,故其時效期間應自債務不履行時起算。

兩說比較,以債務不履行時說較為合理。

(2)對于因人身受傷害而發(fā)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因不明顯而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的,自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3)對于其他因侵權行為而發(fā)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其時效期問應自權利人已知或應知其權利受損害時起算。

4.所有物的返還請求權

應自占有被侵害或相對人合法占有之債的關系消滅時起算。

5.時效期間的競合

所謂時效期間的競合,是指權利被侵害后,因特殊情況而同時適用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或短期訴訟時效期間)與長期訴訟時效期間,使兩種時效期間重疊。例如,適用一般時效期間的,權利人自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的第18年至20年期間才知其權利被侵害,或適用短期時效期間的,權利人自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第19年至第20年期間才知其權利被侵害。這時如適用一般或短期時效期間,依長期時效期問的起算點計算,其獲得保護的期問就會超過20年;加適用長期時效期問,若依一般或短期時效期間衡量,其獲得保護的期問就會少于2年或1年。對此期間競合而發(fā)生的沖突,《民法通則》第167條規(guī)定,應適用長期訴訟時效期間,而不適用一般或短期訴訟時效期間,因為長期訴訟時效是《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最長時效期間。在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發(fā)生此類情況時,也可以此推論。

(五)訴訟時效的中斷

訴訟時效的中斷,指在訴訟時效期限內,因發(fā)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而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全部無效,自中斷時起重新計算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的中斷不適用于20年的權利最長保護期限。

依據(jù)《民法通則》第140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如下三種:

1.權利人之請求

這是指權利人于訴訟外向義務人請求其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權利人提出請求,使不行使權利的狀態(tài)消除,訴訟時效也由此中斷。

除義務人外,權利人若向主債務之保證人、債務人的代理人及財產代管人提出請求的,亦發(fā)生請求的效果。

2.提起訴訟

提起訴訟,指通過司法程序行使請求權。此處的訴訟應作廣義理解,既包括民事訴訟法上的一切權利主張形式,如起訴、應訴、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申請支付令、申請破產、申請強制執(zhí)行等,也包括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的爭議解決程序提出的權利主張,如提請仲裁、提出商標侵權主張等。另外,依據(jù)有關司法解釋,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請求的,也發(fā)生訴訟時效的中斷的效力。

3.義務人的同意。

這是指義務人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義務人的同意,亦即對權利人之權利的承認,故與請求發(fā)生相同之中斷時效的效果。

同意的方式,對此法律未有限制,口頭或書面、明示或默示,均無不可,而且也不問義務人的同意 是否有中斷時效的目的。

同意之當事人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同意之表示人。原則上應為義務人本人,義務人的代理人于授權范圍內而為同意的,亦發(fā)生同意的效果。但保證人等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對主債務人不產生同意之效果。第二種,同意之相對人。原則上亦為權利人或權利人之代理人。對第三人為同意,不生同意的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fā)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問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xù)期間,時效不進行,中 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是,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這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zhí)行程序的,應以執(zhí)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或仲裁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協(xié)議的,以協(xié)議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訴訟時效中斷適用的時效期間類型

訴訟時效中斷僅適用一般和短期訴訟時效,而不適用于長期訴訟時效。

(六)訴訟時效的中止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法定事由而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暫時停止。依訴訟時效的中止,其已經過的期間仍然有效,待阻礙時效進行的法定障礙消除后,時效期間繼續(xù)進行。訴訟時效中止的功能,是把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權利的法定障礙經過的期間,排除于時效期問之外。

1.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和非出于權利人意思的“人禍”,例如瘟疫、暴亂等。

(2)法定代理人未確定或喪失行為能力。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沒有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喪失代理權,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喪失行為能力,也可作為中止的法定障礙。

(3)其他。如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尚未確定時,其時效可中止。

2.時效中止的發(fā)生期問

中止時效的法定事由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發(fā)生,或法定事由雖發(fā)生于6個月前但持續(xù)至最后6個月內的,才能發(fā)生中止時效的法律效果。

3.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律效果

(1)法定事由發(fā)生前已經過的時效期間仍為有效,法定事由經過的期問為時效中止期間,不生時效期間的效力,法定事由消除后,時效繼續(xù)進行。

(2)法定事由發(fā)生在最后6個月內,如法定事由消除后,時效期間不足6個月,應補足其為6個月。

4.訴訟時效中止適用的時效期問類型

訴訟時效中止僅適用于一般和短期訴訟時效,而不適用于長期訴訟時效。

(七)訴訟時效的延長

訴訟時效的延長,是指因特殊情況,法院對已經完成的訴訟時效期間給予的延展。訴訟時效的延長與中止、中斷不同,它只適用于訴訟時效期問已經完成的情形,而且發(fā)生時效延長的特殊情況只能是“權利人由于客觀的障礙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不能行使請求權”。依據(jù)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5條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的延長不僅可適用于一般與短期時效,而且還可適用于長期時效。由此可見,時效延長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于中止、中斷外保留的救濟空間。

(八)訴訟時效完成的效力

訴訟時效完成后發(fā)生勝訴權(即請求權)消滅的法律后果。訴訟時效完成以后,導致勝訴權或請求權的消滅,它不僅及于主權利,而且也一般及于從權利,即主權利因訴訟時效完成而不受法律保護,附屬于主權利的從權利亦因此而不受法律保護。如合同履行請求權因訴訟時效完成而不受法律保護,其違約金請求權亦不受法律保護。但訴訟時效的效力不得及于擔保物權。因擔保物權雖為從屬性權利,但卻有相對的獨立性。如抵押權、留置權,其所擔保的債權因訴訟時效完成而不能請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但債權人卻可以行使抵押權或留置權。

三、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種類

1.期限的概念

期限是法律規(guī)定的或當事人約定的能夠使權利義務發(fā)生、變更或消失的時間范圍。

2.期限的類型

按照期限的依據(jù)是法律規(guī)定還是約定,分為約定期間、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

1.約定期間。這是指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確定的期間。例如履行債務的期間、所有權交付的期間等。

2.法定期間。這是指法律強行規(guī)定的期間。例如訴訟時效期間、未成年人狀態(tài)的期間等。

在有法定期間并同時允許當事人約定期間時,優(yōu)先適用約定期間。例如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移轉(法定),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只有當事人沒有約定期間時,才適用法定期間。在法律上無當事人約定的規(guī)定時,法定期間不可更改。

3.指定期問。這是指由法院或仲裁機關確定的期間。例如宣告死亡以判決宣告之日為死亡日期,違約金、賠償金自仲裁機關或法院明確責任后10天內償付等。指定期間的實質,也是法定期間,其與法定期間的區(qū)別,只是法律將確定期間的“法定”權授予法院或仲裁機關而已。

(二)期限的法律意義

期限的法律意義主要是確定權利義務的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時間范圍。具體有一下三點:

1.決定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即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由期限決定。

2.決定民事權利的得失變更,即民事權利的取得、喪失或變更由期限決定。

3.決定民事義務的存在與否,即民事義務的承擔由期限決定。

(三)期限的確定與計算

1.期限的確定

法定期限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確定起止時間點即始期和終期,指定期限由有指定權的機關作出的指定文書確定始期和終期,約定期限則由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確定始期和終期。

2.期限的計算期限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自然計算法,即以實際經過的時間為計算期間的時間。例如10月9日上午11時到10月10日上午11時,期間分秒不差。二是歷法計算法,即以日歷所定的年、月、日為計算單位,所稱年,不論平閏年一律定為365日,所稱月不論大小月皆為30日(《民通意見》第198條)。依《民法通則》第154條規(guī)定,兩種期間計算方法并存,法定或指定期限多用歷法計算法,而約定期限,允許當事人選擇,如未約定何種計算方法,則推定以歷法計算法確定其約定期限。

始期的計算:以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guī)定時開始計算;以年、月、日計算期間的,其開始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但當事人對此有約定的,按約定計算。人的年齡,自出生之時起計算,其起算點,包括出生之日,依《民法通則》第9條規(guī)定,也應認為有些例外。

終期的計算:期限的最后一天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天;休假日有變 通的,以實際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天。

更多資料
更多課程
更多真題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專注在線職業(yè)教育23年

項目管理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廠商認證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
咨詢在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