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xué)綜合知識與技能重點總結(jié)

中藥學(xué)綜合知識與技能 責(zé)任編輯:田炯陽 2023-09-05

摘要:作為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的重要內(nèi)容,《中藥學(xué)綜合知識與技能》知識點繁多且瑣碎,需要大量的記憶。找到適合的學(xué)習(xí)記憶方法是突破該科目的最佳策略。為了方便大家快速記憶,小編進行了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xué)綜合知識與技能重點總結(jié)。

1、五臟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脈(行血、生血);主神明(主宰意識、思維、情志)。

(2)肺:主氣、司呼吸(生氣、行氣);主宣發(fā)、肅降;主通調(diào)水道(行水);朝百脈,主治節(jié)(助心行血)。

(3)脾:主運化(吸收、輸布);主統(tǒng)血(固攝血液,防止出血)。

(4)肝:主疏泄(調(diào)暢情志;促消化吸收;促水液運行代謝);主藏血(貯藏、調(diào)節(jié)血量,防止出血)。

(5)腎:藏精,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化生天癸);主水(蒸騰氣化水液);主納氣(攝納清氣)。

2、八綱

(1)寒熱(判斷疾病屬性)。

(2)表里(判斷病位病勢的深淺)。

(3)虛實(判斷邪正盛衰)。

(4)陰陽(辯證的總綱)。

3、望神——神亂

(1)癲?。罕砬榈扌o常。

(2)狂?。汉艉芭R,打人毀物,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3)癇?。翰皇∪耸拢诔霎惵?,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4、望舌形

(1)嫩胖舌——脾腎陽虛;紅胖舌——心脾熱盛;紫胖舌——中毒。

(2)淡色瘦薄舌——氣血兩虛;紅干瘦薄舌——陰虛火旺,津液耗傷。

(3)紅絳裂紋舌——熱盛津傷,陰精虧損;淡白裂紋舌——血虛不潤。

(4)齒痕舌——脾虛或脾虛濕盛。

(5)芒刺舌——熱邪亢盛(舌尖為心火,舌邊為肝膽火,舌中為胃腸火)。

5、問寒熱

(1)惡寒發(fā)熱:見于外感風(fēng)寒(表寒證)或外感風(fēng)熱(表熱證)

(2)但寒不熱:見于畏寒而不發(fā)熱(虛寒證)和陰盛則寒(實寒證)。

(3)但熱不寒(里熱證)

①壯熱:

高熱不退,不惡寒反惡熱的里實熱證,常兼有多汗、煩渴等癥。

②潮熱:

陰虛潮熱—午后或入夜即發(fā)熱,五心煩熱,又稱“骨蒸潮熱”;可見盜汗、顴赤。

濕溫潮熱—午后熱甚,身熱不揚;可見胸悶嘔惡、頭身困重、苔膩。

陽明潮熱—下午 3-5 點(日晡)潮熱;可見腹?jié)M痛拒按,大便燥結(jié)。

③長期低熱:

日期稍長,一般不超過 38℃;“氣虛發(fā)熱”最為常見。

(4)寒熱往來:

惡寒與發(fā)熱交替,發(fā)無定時(見于半表半里證)或寒戰(zhàn)與壯熱交替,發(fā)有定時(見于瘧疾)。

6、常見辨證

(1)臟腑病證的常見癥狀

肺:咳、哮、喘。

心:心悸、心煩失眠、心胸疼痛、神志異常(神昏譫語、狂躁、癡呆)。

肝:脅肋脹痛、情志因素發(fā)作或加重、急躁易怒、目澀目眩、脈弦

脾:食少納差、便溏、腹脹

腎:腰膝酸軟、呼多吸少、五更泄瀉、陽痿早泄等。

(2)氣血津液常見辨證

氣虛: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自汗、虛脈(細弱無力)。

氣滯:胸悶脘痞腹脹、走竄、情志影響、噯氣矢氣、脈弦。

血虛: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無華、脈細澀。

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脈澀。

津虧:干、脈細數(shù)無力。

燥:口、唇、咽、舌干,脈浮。

(3)八綱常見辨證

陰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陽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舌胖大、虛脈。

陽亢:眩暈、面紅目赤、頭重腳輕。

實寒: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脈緊或緩或遲。

實熱:排泄物黃稠、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滑。

7、內(nèi)科疾病辯證論治

(1)感冒

①風(fēng)寒感冒:方劑—荊防敗毒散;中成藥—正柴胡飲顆粒、感冒清熱顆粒、表實感冒顆粒。

②風(fēng)熱感冒:方劑—銀翹散;中成藥—銀翹解毒丸(片)、復(fù)方金黃連顆粒、桑菊感冒片、雙黃連口服液。

③體虛感冒:方劑—參蘇飲;中成藥—參蘇丸。

④時行感冒:方劑—清瘟解毒丸;中成藥—清開靈顆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連花清瘟膠囊。

(2)咳嗽

①風(fēng)寒犯肺:方劑—杏蘇散;中成藥—通宣理肺丸、杏蘇止咳糖漿、風(fēng)寒咳嗽丸、三拗片。

②風(fēng)熱犯肺:方劑—桑菊飲;中成藥—蛇膽川貝枇杷膏、急支糖漿、桑菊感冒片。

③痰熱壅肺:方劑—清金化痰湯;中成藥—清氣化痰丸、復(fù)方鮮竹瀝液、蛇膽川貝散、橘紅丸、葶貝膠囊、止咳橘紅丸。

④燥邪傷肺:方劑—桑杏湯;中成藥—二母寧嗽丸、蜜煉川貝枇杷露。

⑤肺腎陰虛:方劑—百合固金湯;中成藥—養(yǎng)陰清肺丸、二冬膏、百合固金丸。

(3)胸痹

①氣虛血瘀:方劑—補陽還五湯;中成藥—通心絡(luò)膠囊、舒心口服液、芪參膠囊、芪參益氣滴丸、參芍片。

②氣滯血瘀:方劑—血府逐瘀湯;中成藥—復(fù)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心可舒片、血府逐瘀口服液。

③痰瘀痹阻:方劑—瓜蔞薤白半夏湯合丹參飲;中成藥—丹蔞片。

④寒凝心脈:方劑—烏頭赤石脂丸;中成藥—冠心蘇合丸、寬胸氣霧劑。

⑤氣陰兩虛:方劑—生脈散;中成藥—黃芪生脈飲、生脈飲。

⑥心腎陽虛:方劑—附子湯合右歸飲;中成藥—芪藶強心膠囊、參仙升脈口服液。

(4)胃痛

①寒凝氣滯:方劑—良附丸或良附湯;中成藥—良附丸。

②飲食停滯:方劑—保和丸;中成藥—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滯丸、開胃山楂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

③肝胃不和:方劑—柴胡疏肝散;中成藥—氣滯胃痛顆粒、舒肝和胃丸、沉香化氣丸、柴胡疏肝丸。

④肝胃郁熱:方劑—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中成藥—胃逆康膠囊、左金丸、加味左金丸。

⑤脾胃虛寒:方劑—黃芪建中湯;中成藥—溫胃舒膠囊、黃芪健胃膏、小建中顆粒。

(5)泄瀉

①食傷腸胃:方劑—保和丸;中成藥—加味保和丸、保和丸。

②濕熱內(nèi)蘊:方劑—葛根芩連湯;中成藥—復(fù)方黃連素片、香連丸、葛根芩連丸。

③脾胃氣虛:方劑—參苓白術(shù)散;中成藥—開胃健脾丸、健脾丸、澀腸止瀉散、參苓白術(shù)散。

④脾腎陽虛:方劑—四神丸;中成藥—四神丸、固本益腸丸。

(6)喘證

①風(fēng)寒閉肺:方劑—麻黃湯合華蓋散;中成藥—小青龍合劑、桂龍咳喘寧膠囊。

②痰熱郁肺:方劑—桑白皮湯;中成藥—清肺化痰丸、清肺消炎丸。

③腎不納氣:方劑—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中成藥—七味都氣丸。

(7)不寐

①心火熾盛:方劑—朱砂安神丸;中成藥—朱砂安神丸。

②肝氣郁結(jié):方劑—柴胡疏肝散;中成藥—解郁安神顆粒、解郁丸。

③陰血虧虛:方劑—天王補心丹;中成藥—養(yǎng)血安神丸、天王補心丸。

④心脾兩虛:方劑—歸脾湯;中成藥—歸脾丸、養(yǎng)心寧神丸。

(8)頭痛

①風(fēng)寒頭痛:方劑—川芎茶調(diào)散;中成藥—川芎茶調(diào)顆粒、都梁丸(膠囊)。

②風(fēng)熱頭痛:方劑—桑菊飲;中成藥—芎菊上清丸、清眩丸。

③肝陽上亢:方劑—羚角鉤藤湯;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腦立清丸、松齡血脈康膠囊。

④瘀血阻絡(luò):方劑—通竅活血湯;中成藥—通天口服液。

(9)眩暈

①肝火上擾:方劑—龍膽瀉肝湯;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當(dāng)歸龍薈丸。

②氣血虧虛:方劑—八珍湯;中成藥—歸脾丸、八珍顆粒、十全大補丸。

③痰濁上蒙:方劑—滌痰湯;中成藥—半夏天麻丸。

④肝腎陰虛:方劑—杞菊地黃丸;中成藥—滋補肝腎丸、杞菊地黃丸。

(10)消渴

①陰虛燥熱:方劑—玉女煎;中成藥—消渴平片、清胃黃連丸合六味地黃丸。

②脾胃氣虛:方劑—參苓白術(shù)散;中成藥—人參健脾丸、參苓白術(shù)散。

③腎陰虧虛:方劑—杞菊地黃丸;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杞菊地黃丸。

④陰陽兩虛:方劑—金匱腎氣丸;中成藥—生力膠囊、強腎片。

(11)虛勞

①氣虛:方劑—四君子湯;中成藥—四君子丸、玉屏風(fēng)顆粒、補中益氣丸、參芪口服液。

②血虛:方劑—四物湯;中成藥—四物顆粒、當(dāng)歸補血口服液、八珍顆粒、十全大補膏(丸)。

③陰虛:方劑—沙參麥冬湯;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麥味地黃丸。

④陽虛:方劑—附子理中湯;中成藥—桂附理中丸、桂附地黃丸、濟生腎氣丸、四神丸、右歸丸、附子理中丸。

⑤陰陽兩虛:方劑—桂附地黃丸;中成藥—清宮長春膠囊、五子衍宗丸、龜鹿二仙膏。

8、飲片的處方應(yīng)付

(1)需調(diào)配清炒品:逢子必炒。

(2)需調(diào)配蜜炙品:枇杷葉、馬兜鈴。

(3)需調(diào)配麩炒品:白術(shù)、僵蠶、枳殼。

(4)需調(diào)配醋炙品:延胡索。

(5)需調(diào)配燙制品:龜甲、鱉甲、穿山甲。

(6)需調(diào)配鹽炙品:補骨脂、益智仁。

(7)需調(diào)配煅制品:花蕊石、鐘乳石、自然銅、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等。

(8)需調(diào)配炭制品:干漆、炮姜、地榆、側(cè)柏葉、蒲黃;(止血藥)。

(9)特殊炮制方法:川烏、草烏(水制);吳茱萸(甘草水制);遠志(甘草水制去心);厚樸(姜制);何首烏(黑豆制);附子(炮制);天南星(礬制)。

9、證候禁忌

(1)陽虛里寒者禁用寒涼藥(以免再傷陽生寒)。

(2)體虛多汗者禁用麻黃等發(fā)汗藥(以免加重出汗而傷陰津)。

(3)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禁用苦寒或瀉下藥(以免再傷脾胃)

(4)陰虛內(nèi)熱者禁用苦寒清熱藥(以免苦燥傷陰)。

(5)火熱內(nèi)熾和陰虛火旺者禁用溫?zé)崴帲ㄒ悦庵鸁醾帲?/p>

(6)陰虛津虧者禁用淡滲利濕藥(以免加重津液耗傷)。

(7)婦女月經(jīng)過多及崩漏者禁用破血逐瘀藥(以免加重出血)。

(8)脫證神昏者禁用香竄的開竅藥(以免耗氣傷正)。

(9)邪實而正不虛者禁用補虛藥(以免閉門留邪)。

(10)濕熱瀉痢者禁用澀腸止瀉藥(以免妨礙清熱解毒、燥濕止?。?。

(11)高血壓及失眠患者慎用麻黃

(12)表邪未解者禁用固表止汗藥(以免妨礙發(fā)汗解表)。

(13)濕盛脹滿、水腫患者禁用甘草。

(14)授乳期婦女不宜大量使用麥芽。

(15)有肝功能障礙者禁用黃藥子。

(16)腎病患者慎用馬兜鈴

(17)麻疹已透及陰虛火旺者慎用升麻。

10、特殊的煎藥方法

(1)先煎:

①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如鹿角霜、生牡蠣、生磁石、龜甲、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銅。(打碎先煎 20min)

②某些有毒飲片,如烏頭和附子。

(2)后下:

①氣味芳香類飲片,如薄荷、砂仁、白豆蔻、降香、沉香、魚腥草(煎好前 5——10min 入煎)

②有效成分易被破壞藥物,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生大黃、番瀉葉(煎好前 10——15min 入煎)。

(3)包煎:

①含黏液質(zhì)較多的飲片,如車前子、葶藶子。

②富含絨毛的飲片,如旋覆花、枇杷葉。

③花粉等微小飲片,如蒲黃、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4)烊化:

阿膠、鱉甲膠、鹿角膠、龜鹿二仙膠。

(5)另煎:

貴重中藥飲片,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另煎 30——40min);羚羊角、水牛角(單獨煎煮 2——3h)。

(6)兌服:

液體中藥,如黃酒、竹瀝水、鮮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7)沖服:

貴細中藥,如雷丸、蘄蛇、三七、羚羊角、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金錢白花蛇.

(8)煎湯代水:

質(zhì)松泡、量大,或泥土類,如葫蘆殼、灶心土(先煎 15——25min,去渣取汁,再與其他藥物同煎)

(9)用時搗碎:

種子類中藥,如苦杏仁、牛蒡子、瓜蔞子、芥子、決明子、豆蔻、桃仁。

11、部分毒性中藥的用量

(1)0.3——0.6g:洋金花、馬錢子、馬錢子粉。

(2)3——6g:罌粟殼、山豆根、香加皮、白附子、全蝎、丁公藤、苦楝皮、牽牛子。

(3)1.5——3g:硫黃、京大戟、芫花、制草烏、制川烏、紅大戟。

(4)3——9g:北豆根、艾葉、重樓、商陸、蘄蛇、半夏、制天南星、小葉蓮、南鶴虱、鶴虱。

(5)0.03——0.06g:斑蝥。

(6)0.015——0.03g:蟾酥。

12、醫(yī)用毒性藥品的中毒反應(yīng)和救治原則

(1)含烏頭類藥物

中成藥:追風(fēng)丸、追風(fēng)透骨丸、風(fēng)濕骨痛膠囊、祛風(fēng)止痛片、祛風(fēng)舒筋丸、三七傷藥片、木瓜丸、小金丸、正天丸、右歸丸、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大活絡(luò)丸、小活絡(luò)丸等中毒成分:烏頭堿,中毒量 0.2mg,致死量 2——4mg。

中毒表現(xiàn):四肢抽搐、牙關(guān)緊閉、四肢麻木、心律失常。

解救:阿托品。

(2)含馬錢子中成藥

中成藥:舒筋丸、疏風(fēng)定痛丸、山藥丸、傷科七味片、九分散中毒成分:士的寧(番木鱉堿),中毒量 5——10mg,致死量 30mg

中毒表現(xiàn):角弓反張、伸肌屈肌同時收縮、面部肌肉緊張。

解救:苯巴比妥鈉。

(3)含蟾酥中成藥

中成藥:六神丸、六應(yīng)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梅花點舌丸、喉癥丸中毒成分:強心苷(蟾酥毒素)

中毒表現(xiàn):胸悶、心律失常、脈緩慢無力、心電圖。

解救:阿托品

(4)含雄黃中成藥

中成藥:牛黃解毒丸(片)、六神丸、喉癥丸、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牛黃鎮(zhèn)驚丸、牛黃抱龍丸、牛黃至寶丸、追風(fēng)丸、牛黃醒消丸、紫金錠(散)、三品。中毒成分:二硫化二砷。

中毒表現(xiàn):口中金屬味,各種出血。

解救:二巰基丙醇。

(5)含朱砂、輕粉、紅粉中成藥

中成藥:牛黃清心丸、牛黃抱龍丸、抱龍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丸、安神補腦丸、蘇合香丸、人參再造丸、安宮牛黃丸、牛黃千金散、牛黃鎮(zhèn)驚丸、紫雪、梅花點舌丸、紫金錠(散)、磁朱丸、更衣丸、復(fù)方蘆薈膠囊。中毒成分:汞。

中毒表現(xiàn):口中金屬味,口腔黏膜充血,牙齦腫脹。

解救:二巰基丙醇、硫代硫酸鈉。

13、常見中藥品種的不良反應(yīng)

(1)白礬:急性—口腔、喉頭燒傷;慢性—阿爾茨海默癥,癡呆和認知功能障礙。

(2)膽礬:口涎、嘔吐物、糞便藍綠色,依地酸二鈉解救。

(3)蜈蚣:醬油尿、黑便。

(4)細辛: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

(5)苦杏仁:瞳孔散大,最終呼吸中樞麻痹而死。

(6)罌粟殼:針尖樣瞳孔,解救用烯丙嗎啡。

(7)黃藥子:主要為肝毒性,一般常見癥狀為乏力、納差,尿黃、頭暈、厭油膩,鞏膜、皮膚黃染,嚴重者表現(xiàn)為急性肝炎等,有的患者伴有膽囊炎。

(8)香加皮:惡心、嘔吐,心律失常,心率減慢、早搏、房室傳導(dǎo)阻滯;解救禁用鈣劑、腎上腺素藥。

(9)蓖麻子:潛伏期 4——8 小時;肝腎系統(tǒng)損害。

(10)雷公藤:生殖系統(tǒng)障礙、急性腎功能衰竭

(11)蒼耳子: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黃疸、肝腫大、消化道出血。

(12)鴉膽子:泌尿系統(tǒng)尿量減少,雙腎刺痛。

(13)吳茱萸:視力障礙,錯覺,脫發(fā),孕婦易流產(chǎn)。

更多資料
更多課程
更多真題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nèi)容不斷變化與調(diào)整,本網(wǎng)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內(nèi)容為準!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lǐng)取

去領(lǐng)取

專注在線職業(yè)教育23年

項目管理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廠商認證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學(xué)歷提升

!
咨詢在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