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信息舉報 客服熱線:400-118-7898
廣告
?
專接本欄目測試廣告

?自考畢業(yè)論文范文:基于接受心理的壯族嘹歌修辭表達

自考 責任編輯:楊銳頻 2020-12-15

摘要:很多考生自考通過所有的考試以后又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畢業(yè)論文,而且畢業(yè)論文并不是簡單就可以糊弄過去的,尤其是對于想要學位證的同學來說。本文為大家整理提供自考畢業(yè)論文范文:基于接受心理的壯族嘹歌修辭表達,供大家參考使用。

基于接受心理的壯族嘹歌修辭表達

摘要:以對唱為主要交流方式的壯族嘹歌,男方女方(主人客人)在表達與接受兩個角色中不斷切換。表達者善于捕捉接受者的心理,使用“美化組詩”、“貶損組詩”、“委婉組詩”、“‘顧左右而言他”組詩”等修辭表達方式,讓接受者容易理解、樂于交流,這是它能成為“民歌中的經典”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鍵詞:接受心理;壯族嘹歌修辭

在言語交際中,表達與接受構成修辭活動的兩極,二者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以對唱為主要交流方式的壯族嘹歌,男方女方(主人客人)在表達與接受兩個角色中不斷切換。筆者在此嘗試從接受心理的視角探討壯族嘹歌修辭表達的主要類型及其生成原因。

一、類型

壯族嘹歌修辭表達形式多樣,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壯族嘹歌美化組詩的修辭表達,契合接受者“獲得表揚”的心理期待。在拜訪性交往中,主客雙方都自覺遵循“禮貌語言”的原則尤為重要。在現(xiàn)代漢語里,禮貌語言的基本原則是“恭敬謙虛”,即對聽話人表示恭敬,同時說話人應有謙虛的態(tài)度。作為客人,如何對主人表示恭敬,自身又怎樣做到態(tài)度謙虛?適時地使用“美化敬語”是取得交際成功的一個重要策略?!懊阑凑Z”本身帶有禮贊頌揚的色彩,一般是有意把對象拔高,往大里說,往尊里說,突出主觀尊敬的態(tài)度,這很契合主人的心里期待。禮貌語言的原則和表達方式因民族或民系不同,也有所不同。從嘹歌的有關唱詞我們能更好地把握壯族人對“禮貌語言”的理解。

《路歌》這首歌,是男歌手應邀到女方家里做客或女歌手應邀到男方家里做客時對唱的歌。如果是男歌手到女方家里做客,一般是男歌手先開腔,獨唱一段贊揚女方村落的歌。男歌手主要是贊揚女方村落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風景的秀美、生活的富足等方面。如:“這個村真好/兩邊兩榕樹/兩榕樹兩邊/這村好過官;這個村真好/兩條溪匯合/兩個泉相挨/錢財堆滿地;這個村真好/有上塘下塘/下塘留飲用/上塘洗衣裳……這個村真好/梨木的寨門/寨門梨木做/這村勝別村;這個村真好/房鱗比櫛次/一個個接連/中間的好看;這個村真好/個個是磚房/個比個嶄新/最好是妹家”……作為客人的男歌手,用歌聲對作為主人的女方表示恭敬是基本的禮儀,而能得到客人的認可也是作為主人的女方最大的滿足。男歌手開頭的這一組“贊美詩”既符合自己的身份,也能滿足主人的心里期待,主客之間的心理距離因此而縮短,這有利于下一步的交流溝通。

(二)壯族嘹歌貶損組詩的修辭表達,迎合接受者“被人尊敬”的心理需求。周禮全認為:一個交往性的、成功的言語行為除了語言學表達的可領會性以外,還要求交往過程的參與者準備達到理解,要求他們高揚真實性、真誠性和正確性等有效性要求,并且相互地予以滿足。也就是說,交際雙方在表達時彼此要坦誠相待,選擇的話語除了考慮對方的理解能力外,還要讓對方的心理得到滿足。在人際交往中,用帶有自我貶損性的話語來表達對他人的敬意也是讓他人心理獲得滿足的一種手段。壯族嘹歌極為巧妙地運用這種手段取悅對方,進而很自然地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

《路歌》中的“家窮歌”這一段,如果是男歌手到女方家做客,作為客人的男歌手一般都會自然地跳越過去棄而不唱,以避免譏諷、挖苦女方之嫌疑。反之,如果是女歌手到男方家做客,作為主人的男歌手卻必唱“家窮歌”以示自謙,同時對身為客人的女方表示敬意。如以下對唱:“男:家簡陋啊妹/家破爛啊友/在下望見天/在上看見地//女:你剛起新房/你剛起大房/大雨下不漏/大風吹不動”;“男:男人家辛苦/蘆葦當扁擔/布袋掛擔頭/難尋投宿處//女:男人家幸福/從來不挑擔/銀錢插褲頭/周游訪朋友”;“男:窮不過我倆/頭豬像蟋蟀/只雞像雀鳥/眼前一片黑//女:家大又富有/白銀灑大路/大路滿白銀/不露半點土”……

從歌詞中不難看出,主人極盡夸張之能事,大肆渲染自家窮困潦倒的慘境:房子簡陋,瓦片殘破,在下見天,在上見地;房子矮小,雞進要縮尾,羊進要屈膝;養(yǎng)的豬只有蟋蟀那么大,養(yǎng)的雞象雀鳥那么小;窮得沒有炊具、沒有犁田耙地的牲畜,窮得只能拿竹殼當鍋,用花貓拖犁;衣食無著落,只好拿蘆葦當扁擔使,布袋空空,掛在扁擔的一頭……主人表現(xiàn)得如此謙卑,從某種程度上恰恰是抬高了客人的地位。作為客人的女方結合交際語境,一改前面“簡單附和”的常態(tài),而采用上文提到的“美化組詩”來應對。男方的“貶損組詩”和女方的“美化組詩”互相碰撞,雙方的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壯族嘹歌委婉組詩的修辭表達,滿足接受者“交友試探”的心理期許。委婉是一種修辭表達,是人們在一定的場合為避免造成雙方不快或損壞雙方關系而使用的一種重要交際手段。委婉以語言作為媒介以達到其交際的目的,考慮到避諱、禁忌、禮貌等問題,它通常采用旁敲側擊、閃爍其詞的表達方式,以利于雙方都能接受。在壯族地區(qū),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委婉修辭表技巧。壯族嘹歌中的《日歌》便是最好的例子。

《日歌》是反映壯族歷史上“戀愛比較自由、婚姻并不自主”和“不落夫家”婚姻習俗的一部長歌。它的主題是抨擊封建包辦買賣婚姻和“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封建倫理制度。歌中的男女歌手按照對歌的規(guī)矩唱完頭歌后,緊接著切入“戀愛”這一正題。如:“男:兩人坐兩山/咱同走下來/有楓木阻欄/無法跨去會//女:兩人坐兩山/咱同走下來/用楓木架橋/永世有路走;男:妹說怎么跨/哪坳通到泉/哪路通到溝/哪里通到妹//女:想跨定能跨/膽大就有路/路有刺就有/有條能通妹……”

以上唱詞,男方先是以“有楓木阻欄”為隱喻,試探女方對擺在他們面前的殘酷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女方的回答干脆利落:“用楓木架橋”。接著,男方以“哪坳通到泉”、“哪路通到溝”為起興進一步試探“哪里通到妹”?女方則鼓勵男方要大膽,不怕荊棘……不難看出,男方的這一組委婉唱詞是他贏得姑娘芳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壯族嘹歌“顧左右而言他”組詩的修辭表達,暗合接受者“平等相待”的心理訴求。在日常交際中,作為接受者,能得到他人真誠的贊美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而如何恰到好處地反饋信息,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民族習慣等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針對此情況,機敏靈活的壯族人通常會采用“顧左右而言他”的表達方式進行應答。我們以嘹歌的有關對唱組詩加以印證。

《路歌》中的男方跟女方對上歌后大力贊揚女方村莊布局的完美:石板來鋪路;四處壘圍墻;家家修院門;四處砌石墻;瓦房排成街;像龍的根基;房屋多樣式;瓦有翻有覆……作為接受者的女方沒有沿著男方的歌路來對答,而是選取切合情景的一組自然物象表情達意:月光晶晶亮/照在梨樹上(照在李樹上;照在柑樹上;照在柚樹上;照在桃樹上;照在芒樹上;照在梑樹上;照在青竹上;照在刺竹上)/樹上嫩葉新/近或遠來玩……月光、梨樹、李樹、柑樹、柚樹、桃樹、芒樹、梑樹、青竹、刺竹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夜景圖,自然與人文和諧統(tǒng)一,真可謂是妙趣橫生!“樹上嫩葉新/近或遠來玩”則隱含著對來訪客人的濃濃情意,暗合作為接受者的男方渴望得到“平等相待”的心理。

二、生成

壯族嘹歌中的表達者所傳遞的話語信息能在接受者身上激起表達者期待的心理反應,筆者認為,這既跟表達者對接受者的接受心理投以較多關注的目光有關系,同時也跟壯族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傳統(tǒng)有一定的關系。

(一)獨特的“峒”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嘹歌修辭表達生成的自然基礎。嘹歌中提到“峒”的次數相當多。“峒”是指平原或平地,“峒”有大有小,只要有幾丘水田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峒”。壯族地區(qū)以種植水稻為主,他們稱稻田為“那”,因而經常把“峒”和“那”連在一起叫“峒那”。壯族居住地“七山二水一分田”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壯族人生活在一個個的“峒”里。一個“峒”就是一個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是一個小社會。這樣的小社會,人們重情義,每個人都盡可能按傳統(tǒng)習俗禮儀行事。開辟耕作區(qū)的不易及稻作農業(yè)周期長的特點,使壯族民眾期望能夠擁有安寧的社會環(huán)境,他們年復一年地耕作,本分地守護著自己的家園,不惹是非、凡事以和為貴,共生共榮,進而形成了寬容、謙讓、謹慎、友善的民族性格。上文所分析的嘹歌美化組詩、貶損組詩、委婉組詩、顧左右而言他組詩的修辭表達,很好地詮釋了壯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及民族性格。

(二)民族融合是嘹歌修辭表達生成的社會基礎。桂西右江河谷的原住民是壯族先民,秦漢以后漢、苗、瑤等民族因不同的原因陸續(xù)遷入該地區(qū),從而形成了該區(qū)域多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壯族住水頭,漢族住街頭,瑤苗住山頭。生活在該地區(qū)的壯族人以種植水稻為主,漢族人以經商為謀生手段,瑤族和苗族人以種植玉米等旱地作物為主。由于自然條件較優(yōu)越,居住在右江河谷的各族人民只要勤于勞作,一般都不會出現(xiàn)鬧饑荒的情況。而壯族人寬容的民族性格也很容易為外族人所接納,各民族謹守自身的傳統(tǒng)習俗,同時也互相尊重周邊民族的風俗習慣,大家互相學習,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安穩(wěn)的族際環(huán)境。嘹歌之所以能夠在右江河谷流行開來,嘹歌對唱時男方女方(主人客人)之所以能表現(xiàn)出如此的氣度,這得益于該區(qū)域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通過對壯族嘹歌修辭表達類別的梳理及對其生成原因的探討,我們對嘹歌的深層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嘹歌是一面鏡子,折射出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整套穩(wěn)定的生存策略。

參考文獻

[1]游汝杰,鄒嘉彥.社會語言學教程(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2]周禮全.邏輯——正確思維和成功交際的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黃家信.壯族地區(qū)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年.

[4]羅漢田.平果壯族嘹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