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信息舉報 客服熱線:400-118-7898
廣告
?
專接本欄目測試廣告

?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復習資料二

自考 責任編輯:訚星楚 2021-09-18

摘要:距離2021年10月自考還剩一個月,許多自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希賽網自考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復習資料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考課程的試卷遵循一個原則,以自考教材大綱為主,參考輔導資料為輔。但教材知識點眾多,考生復習起來難免吃力,而自考復習資料一般把知識點已經總結好,學習起來也更方便快捷,下文是希賽網自考頻道整理的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復習資料二,供各位考生參考。

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復習資料二

一、 教育的道德性質

1、 “教育”是個評價---規(guī)范詞(道德語詞)

A、 教育與其他類似詞的區(qū)別

教育與學習有關。教育依賴于學習,沒有學習,便沒有成功的教育。但成功的學習可以不依賴于教育而獨立存在,人們不會把獨立的學習活動稱作“教育”。

生活事件對人不無影響,但是,一種影響若非有意施加,人們雖然可能會說它“具有教育意義”,卻不會認為它是“教育”或“教育活動”。

哺乳、飲食、治病、護理、體操、運動競技等,都是對人有意施加的影響,但人們并不稱之為“教育”?!敖逃睔w根結底指的是精神影響,純粹的身體影響不是“教育”。

即便對人有意施加的精神影響,也未必是“教育”。例如,教人偷竊,包含知識和技能的授受,對人的精神無疑會產生影響。人們卻不會因此稱這種“教”為“教育”,而稱之為“教唆”。包藏惡意、產生有害影響的教,謂之“教唆”。有善的意圖或道德的目的、包含有價值的內容、產生有益影響的教,謂之“教育”??梢?,“教”是一個中性詞或描述詞,“教育”和“教唆”是評價詞或規(guī)范詞。

包含道德的目的和有價值的內容的精神影響,也未必是“教育”。使人退步固然不是教育,使人既不退步又不進步(如管理)也不是教育,使退步者恢復常態(tài)(如改造)依然不是教育,唯有使人進步才可能是教育?!敖逃敝傅氖鞘谷瞬粩喟l(fā)展、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的積極的精神影響。

有意施加的積極的精神影響,也未必都叫做“教育”。催眠不是教育,因為被催眠者是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接受暗示或影響的,而教育不僅以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為目的,在方式方法上也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利誘或誘導并非出于受誘者的自覺自愿,因而不能稱作“教育”。同樣的道理,威脅和恐嚇不是“教育”,建立條件反射和訓練也不是“教育”??胺Q“教育”的影響或活動,其方式、方法、手段、途徑、程序合乎道德,至少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因灌輸和說教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所以也不是教育。

(也就說教育必須是雙方的、有意的、精神方面的、主觀上善的、客觀上有促進作用的、尊重主體性的、手段與方法符合道德的,這種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可以說是一種理想中教育)

B、 “教育”一詞的含義與用法

綜上所述,人們脫口而出的“教育”,通常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善意地對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施加的積極的心理影響。因而“教育”與“道德”在日常語言中存在必然的聯系,“教育”不僅是一個帶有肯定性質的評價詞,而且是一個規(guī)范詞。

理論陳述者時常也規(guī)范性地使用“教育”一詞,表達自已的教育價值取向。在這種情況下,理論陳述中的“教育”,和日常語言中的“教育”一樣,具有應然的含義,所指的是“應然的教育”。

作為理論研究者目光往往不限于自認為是“教育”的事態(tài)或思想,他還關注別人視為“教育”的事態(tài)和思想。盡管他本人認為其中的不少事態(tài)或思想稱不上是“教育”,出于研究的需要,他還是把它們當作“教育”加以研究。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一詞的用法是描述性的,所指的是“實然的教育”。

“教育”一詞在理論陳述中的用法更加復雜。首先,“教育”既可用于指稱“教育事態(tài)”,也可用以表達“教育思想”;第二,“教育”既可用以表達“教育概念”(唯一的),也可用以表達“教育觀念”(多元的)。第三,“教育”一詞既有規(guī)范性用法,又有描述性用法,還有規(guī)定性用法(為特殊的研究和陳述所需要)。

2、 教育概念是道德概念

“教育’作為一肯定性評價詞和規(guī)范詞具有道德的含義,指稱的是通過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以有價值的內容影響學生的活動。所以,它表達的是一個道德概念。在教育問題上,人們之所以能夠相互討論,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因為人們遵循“教育”一詞基本的用法規(guī)則,在形式上擁有共同的“教育概念”。之所以又有意見分歧,是因為在實質上各自對教育持有不同道德觀念或價值觀念。

3、 教育實踐屬于道德實踐

道德實踐不是教育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側面,道德因素大量地滲透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教育實踐與道德實踐有著天然的聯系,教育實踐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實踐。

(新觀點,有點難于理解,可以說教育具有道德意義,但不能因此就說教育概念就是道德概念,而教育實踐屬于道德實踐吧?因為教育的內容中有太多的東西與道德沒有直接關系,如萬有引力與道德有關嗎?)

二、 教育與道德

1、 教育與道德的必然聯系

2、 教育的道德標準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把“教育”的標準分為兩類:一類是認知標準,另一類是道德標準。道德標準包括:教育必須包含善良的意圖或道德的目的;教育必須包含有價值的內容或產生有益的影響;教育必須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三者分別屬于教育目的、內容、方式的道德標準。根據這些標準,可以把德育、課程和教學,分別歸入教育目的范疇、教育內容范疇和教育方式范疇。就是說,德育代表的是教育的道德目的。

三、 德育地位的歷史演變

在教育的歷史演進中,德育的地位不斷下降。但是,恰恰從德育地位的變化中,可以透視出德育概念的內涵。

1、 從“教育的唯一目的”到“教盲的最高目的”

古代教育以倫理為本,以道德為唯一目的,因此,古代教育實質就是德育。隨著近代教育逐漸分化成德育、智育、體育三個方面,甚至更多的方面,德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被認為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 從“教育的最高目的”到“教育的普通目的”

3、 從“教育目的”到“教育工作”

“德育工作即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工作即德育工作”觀念的確立,使德育的屬性和內涵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原先,“德育”、“智育”、“體育”等,同屬“教育目的”范疇,而今它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替身,與學校的“教學工作”、“管理工作”、“輔助性服務工作”相提并論,屬于“教育工作”范疇。德育不再是學校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或歸宿,而是學校眾多工作中的一項工作。在“教育工作”的概念框架下,即使強調德育是學校的首要工作,也依然貶低了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四、 從作為教育工作的德育回到作為教育目的的德育

1、 走出“德育工作說”的誤區(qū)

體育早就被“工作化”了,在德育被公開“工作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智育也被暗中“工作化”(等同于教學工作)??磥恚逃康挠斜蝗妗肮ぷ骰钡内厔?。這種把德育、智育、體育的劃分當作學校分工依據的做法,理論上是個誤區(qū)。它不斷地造成思想上的混亂。

德育“工作化”,也把實踐引入了誤區(qū)。它錯把德育設置成學校的一項專職工作,井配備與之相應的專職或兼職的德育工作者隊伍。這種分工制度,本意是為了加強學校德育,實際上卻妨礙學校全體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學校德育,造成對學校德育的忽視和削弱,甚至使各級各類學校越加強德育,越難以有效地實施德育。因為,把“德育”當作一項工作,進而把它與“教學工作”和所謂的“體育工作”相提并論,事實上在暗示學校存在“非德育工作”,暗示“教學工作”和所謂的“體育工作”屬于 “非德育工作”?!暗掠ぷ髡摺迸c“教學工作者”、“體育工作者”的分工,實際上默認學校工作人員中存在“非德育工作者”,默認“教學工作人員”與“體育工作者”屬于“非德育工作者”。專職“德育工作者”之外的學校工作者往往就理所當然地忽視德育,甚至理所當然地把德育看成是“本職”工作之外的負擔。

2、 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識”

當務之急,是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識”,強化德育的“目的意識”。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的概念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學校德育的機制。

需要調整學校德育內容,加強道德規(guī)則的教育,改變以往那種“理想泛濫,規(guī)則貧乏”的局面。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希賽網還為各位考生提供【希賽自考題庫】【希賽自考真題下載】【自考題庫app下載】三大刷題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點擊查看。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